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效益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思路与结构框架 | 第12-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研究框架和路径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 ·国外相关研究及进展 | 第15-16页 |
| ·城市边缘区(Urban-Rural) | 第15页 |
| ·都市村庄(Urban village) | 第15-16页 |
| ·贫民窟(Slum) | 第16页 |
| ·国内相关研究及进展 | 第16-19页 |
| ·城中村的定义 | 第16-17页 |
| ·城中村的特征 | 第17-18页 |
| ·城中村的类型 | 第18页 |
| ·城中村的形成机制 | 第18页 |
| ·城中村的改造模式 | 第18-19页 |
| ·国内外研究小结 | 第19页 |
| ·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0页 |
| ·博弈论理论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广州市城中村形成及改造的历程 | 第22-41页 |
| ·城中村的形成 | 第22-27页 |
| ·城市化 | 第22-23页 |
| ·土地征用 | 第23-24页 |
| ·城市流动人口聚居与违章建筑的出现 | 第24-27页 |
| ·城中村改造—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27-30页 |
|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概况 | 第30-38页 |
|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分类 | 第30-33页 |
|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几个阶段 | 第33-36页 |
|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模式选择 | 第36-37页 |
| ·引入开发商参与改造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 ·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8-41页 |
| 第四章 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 | 第41-55页 |
| ·博弈论分析方法 | 第41-43页 |
| ·政府与村民的博弈 | 第43-45页 |
| ·博弈收益指标 | 第43-44页 |
| ·博弈策略 | 第44页 |
| ·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44-45页 |
| ·政府、村集体、开发商的博弈 | 第45-50页 |
| ·博弈阶段 | 第45-46页 |
| ·博弈方的收益函数分析 | 第46-48页 |
| ·博弈的均衡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模式、利益格局分析 | 第50-55页 |
|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具体模式 | 第50-51页 |
|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各方利益格局 | 第51-55页 |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55-75页 |
| ·案例综述 | 第55-61页 |
| ·项目概况 | 第55-57页 |
| ·改造背景 | 第57-60页 |
| ·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要点 | 第60-61页 |
| ·改造进展情况 | 第61页 |
| ·政府规制的经济指标分析 | 第61-68页 |
| ·经济指标模型 | 第61-65页 |
| ·指标分析 | 第65-68页 |
| ·各方利益分配分析 | 第68-75页 |
| ·城市政府利益 | 第69页 |
| ·房地产开发商利益 | 第69-70页 |
| ·村集体组织利益 | 第70-71页 |
| ·村民利益 | 第71-72页 |
| ·利益分配的合理性总结 | 第72-75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75-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附录 | 第81-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