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基本控制特性及动态行为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选题的意义 | 第13-15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5-17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仿真研究工具及模型 | 第19-25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特高压直流仿真所采用的工具和研究模型 | 第19-24页 |
| ·RTDS 平台的介绍 | 第19-23页 |
| ·南方电网的网络模型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基本控制特性研究 | 第25-38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特高压直流控制系统的分层结构 | 第25-26页 |
| ·特高压直流控制系统总体概述 | 第26-29页 |
| ·直流功率控制 | 第26-27页 |
| ·功率控制模式(P 模式) | 第27页 |
| ·手动电流控制模式(I 模式) | 第27页 |
| ·降压运行方式 | 第27-28页 |
| ·功率反转功能 | 第28页 |
| ·无通信情况下的运行 | 第28-29页 |
| ·双极控制层控制系统功能 | 第29-32页 |
| ·设定功率指令的计算 | 第29页 |
| ·功率限定值的计算 | 第29-30页 |
| ·电流平衡控制 | 第30-31页 |
| ·低负荷无功优化 | 第31-32页 |
| ·极控制层控制系统功能 | 第32-34页 |
| ·频率限定控制功能 | 第32-33页 |
| ·低压限流的调节 | 第33-34页 |
| ·阀组控制层控制系统功能 | 第34-36页 |
| ·阀组电流控制 | 第34页 |
| ·阀组电压控制 | 第34页 |
| ·换流变压器分接头控制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特高压直流的解锁闭锁特性分析 | 第38-56页 |
| ·前言 | 第38页 |
|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结构特点 | 第38-39页 |
|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方式 | 第39-41页 |
| ·十二脉动阀组的稳态数学模型计算 | 第41-42页 |
| ·十二脉动阀组的换流原理 | 第42-44页 |
| ·双十二脉动阀组解/闭锁准则 | 第44页 |
| ·串联双十二脉动阀组的解锁策略 | 第44-52页 |
| ·系统模型参数 | 第44-45页 |
| ·解锁极的第一个阀组 | 第45-46页 |
| ·解锁极的第二个阀组 | 第46页 |
| ·同时解锁极的两个阀组 | 第46-47页 |
| ·两站交叉解锁阀组仿真试验分析 | 第47-51页 |
| ·整流站低端阀组对逆变站低端阀组解锁 | 第51页 |
| ·整流站高端阀组对逆变站高端阀组解锁 | 第51-52页 |
| ·阀组的闭锁性能研究 | 第52-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特高压直流的无功控制策略 | 第56-70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特高压直流的无功功率平衡 | 第56页 |
| ·滤波器的设计准则 | 第56-57页 |
| ·滤波器配置原则和计算 | 第57-58页 |
| ·滤波器的控制模式 | 第58-59页 |
| ·无功控制模式 | 第58页 |
| ·电压控制模式 | 第58-59页 |
| ·SVC 的控制策略研究 | 第59-69页 |
| ·SVC 的控制框架 | 第59-60页 |
| ·测量系统 | 第60-61页 |
| ·电压调节器(定电压控制) | 第61-64页 |
| ·电纳(无功)调节器(慢速导纳控制) | 第64-68页 |
| ·换流站无功配置方案 | 第68-69页 |
| ·本章小节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