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分班、混班教学与体育动机、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研究--结合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1.1 分班教学与混班教学的概述 | 第9页 |
1.1.2 我国关于分班教学组织形式的提出 | 第9-11页 |
1.2 概念概述 | 第11页 |
1.2.1 体育动机 | 第11页 |
1.2.2 社交回避及苦恼 | 第11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5.1 分班依据的分析 | 第13-15页 |
1.5.2 主张男女分班教学的观点 | 第15-17页 |
1.5.3 主张男女混班的观点 | 第17-21页 |
1.5.4 国外男女分班与混班的研究 | 第21-23页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3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23-25页 |
2.2.3 数理统计法 | 第25-26页 |
2.2.4 逻辑分析法 | 第26页 |
2.3 施测过程 | 第26页 |
2.4 回收被调查者人数及男女生分布情况 | 第26-28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8-33页 |
3.1 被调查者的体育动机情况 | 第28-30页 |
3.1.1 不同教学组织形式间的体育动机比较 | 第28-29页 |
3.1.2 相同教学组织形式男女生控制性动机情况 | 第29页 |
3.1.3 相同性别下男女生控制性动机情况 | 第29-30页 |
3.2 被调查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情况 | 第30-33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3-42页 |
4.1 学生体育动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33-36页 |
4.2 学生社交问题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0页 |
4.3 讨论 | 第40-42页 |
5 结论建议 | 第42-45页 |
5.1 结论 | 第42-43页 |
5.2 建议 | 第43-45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一 | 第48-49页 |
附件二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