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炭气化工业论文--气化理论(可燃气体、瓦斯)论文

生物质双床气化气氛下床料聚团机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4-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第15-18页
2 文献综述第18-32页
    2.1 生物质双流化床气化研究概况第18-21页
        2.1.1 生物质双流化床气化工艺原理第18页
        2.1.2 生物质双流化床气化发展过程第18-21页
    2.2 床料聚团失流化机理研究进展第21-23页
    2.3 生物质灰熔温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2.4 生物质流化床气化和燃烧过程中床料聚团的影响因素第24-30页
        2.4.1 温度第24-25页
        2.4.2 灰组成第25-27页
        2.4.3 钾元素的存在形式第27页
        2.4.4 床料种类第27-28页
        2.4.5 床料颗粒粒径第28页
        2.4.6 反应气氛第28-29页
        2.4.7 流化气速和床层中灰含量第29-30页
    2.5 生物质灰中元素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进展第30-32页
        2.5.1 Cl和S的迁移转化规律第30-31页
        2.5.2 K的迁移转化规律第31-32页
3 生物质灰熔特性第32-58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实验部分第32-37页
        3.2.1 实验原料第32-33页
        3.2.2 实验装置及方法第33-36页
        3.2.3 其他测量方法第36-37页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7-51页
        3.3.1 不同生物质灰的灰熔温度第37-40页
        3.3.2 灰熔过程中晶相组成、形貌和熔化区域组成的变化第40-46页
        3.3.3 钾盐和氧化钙对灰熔温度的影响第46-51页
    3.4 FactSage模拟计算依据和条件第51-53页
        3.4.1 计算依据第52页
        3.4.2 计算条件第52-53页
    3.5 FactSage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3-57页
        3.5.1 生物质灰熔组分的变化第53-54页
        3.5.2 生物质灰中元素转化进入熔渣相的规律第54-57页
    3.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4 生物质灰和床料在不同气氛下的聚团失流化机理第58-92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实验部分第58-68页
        4.2.1 实验原料第58-61页
        4.2.2 实验装置及方法第61-65页
        4.2.3 实验准备第65-68页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8-82页
        4.3.1 简单气氛对生物质灰中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第68-70页
        4.3.2 反应气氛对生物质灰中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第70-71页
        4.3.3 简单气氛下床料的聚团失流化温度及机理第71-79页
        4.3.4 反应气氛下床料的聚团失流化温度及机理第79-82页
    4.4 FactSage模拟计算依据和条件第82-83页
        4.4.1 计算依据第82页
        4.4.2 计算条件第82-83页
    4.5 FactSage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第83-90页
        4.5.1 简单气氛对生物质灰中K转化的影响第83-85页
        4.5.2 简单气氛对生物质灰熔组分变化的影响第85-87页
        4.5.3 反应气氛对生物质灰中K转化的影响第87-89页
        4.5.4 反应气氛对生物质灰熔组分变化的影响第89-90页
    4.6 本章小结第90-92页
5 不同钾盐和床料的聚团失流化机理第92-108页
    5.1 引言第92页
    5.2 实验部分第92-93页
        5.2.1 实验原料第92-93页
        5.2.2 实验装置及方法第93页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3-101页
        5.3.1 KCl引起床料聚团失流化的温度及机理第94-96页
        5.3.2 K_2SO_4引起床料聚团失流化的温度及机理第96-98页
        5.3.3 K_2CO_3引起床料聚团失流化的温度及机理第98-101页
    5.4 FactSage模拟计算条件第101页
    5.5 FactSage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第101-106页
        5.5.1 气氛及SiO_2对KCl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第101-103页
        5.5.2 气氛及SiO_2对K_2SO_4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第103-104页
        5.5.3 气氛及SiO_2对K_2CO_3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第104-106页
    5.6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6 生物质燃烧和气化条件下的床料聚团特性第108-122页
    6.1 引言第108页
    6.2 实验部分第108-113页
        6.2.1 实验原料第108-110页
        6.2.2 实验装置第110-111页
        6.2.3 实验方法第111-113页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13-120页
        6.3.1 生物质燃烧和气化条件下流化床的稳定运行时间和聚团物比例第114-115页
        6.3.2 生物质燃烧和气化条件下生成的聚团物的形貌和组成分析第115-119页
        6.3.3 生物质灰中元素在床层中的固留率第119-120页
    6.4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7 生物质双流化床气化中试第122-142页
    7.1 引言第122页
    7.2 实验部分第122-135页
        7.2.1 实验原料第122-123页
        7.2.2 实验装置第123-127页
        7.2.3 实验准备第127-131页
        7.2.4 气化实验操作条件的选取第131-134页
        7.2.5 气化实验中床料和气体产物的收集及分析方法第134-135页
    7.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35-141页
        7.3.1 提升管气量和床料存量对双流化床压强分布的影响第135-137页
        7.3.2 不同工况下的气化特性第137-138页
        7.3.3 床料形貌和组成分析第138-140页
        7.3.4 床料循环倍率的计算第140-141页
    7.4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42-146页
    8.1 主要结论第142-143页
    8.2 创新点第143-144页
    8.3 工作展望第144-146页
符号表第146-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6页
附录A第156-160页
    A.1 水稻秸秆灰中含K组分迁移规律的模拟计算结果第156-158页
    A.2 水稻秸秆灰和床层中液相组成的变化规律的模拟计算结果第158-160页
附录B第160-162页
附录C第162-170页
    C.1 双流化床冷态循环的建立第162页
    C.2 双流化床气化工况的建立第162页
    C.3 循环速率计算第162-166页
        C.3.1 输入气化炉的能量第163-164页
        C.3.2 输出气化炉的能量第164-166页
        C.3.3 循环速率的计算结果第166页
    C.4 循环速率核算第166-170页
        C.4.1 输入气化炉的碳量第166-167页
        C.4.2 输出气化炉的碳量第167-170页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第170-172页
致谢第172-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儒家“温柔敦厚”美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航空发动机高温固体润滑涂层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