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的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12-14页 |
1.3 课题的提出和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火电机组FCB功能的实现及其能力评价系统 | 第17-35页 |
2.1 前言 | 第17页 |
2.2 火电机组实现FCB功火电能的两种方式 | 第17-18页 |
2.3 火电机组实现FCB功能的影响因素 | 第18-31页 |
2.3.1 机组系统配置 | 第18-26页 |
2.3.2 控制参数设定 | 第26-28页 |
2.3.3 机组运行控制 | 第28-30页 |
2.3.4 机组运行水平 | 第30页 |
2.3.5 辅机设备性能 | 第30页 |
2.3.6 小机汽源切换 | 第30-31页 |
2.4 火电机组实现FCB功能能力的评价 | 第31-33页 |
2.5 火电机组实现FCB功能的益处 | 第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FCB火电机组作为黑启动电源应用的技术特点分析 | 第35-47页 |
3.1 前言 | 第35页 |
3.2 FCB火电机组作为黑启动电源的适应性 | 第35页 |
3.3 我国FCB火电机组作为黑启动电源的政策分析 | 第35-36页 |
3.4 火电机组FCB功能的研究现状 | 第36-38页 |
3.5 FCB火电机组作为黑启动电源的优势 | 第38-40页 |
3.5.1 可提供较大的黑启动功率 | 第38-39页 |
3.5.2 可长时间提供黑启动电力 | 第39页 |
3.5.3 增加电网黑启动的灵活性 | 第39页 |
3.5.4 有利于电网主网架的恢复 | 第39-40页 |
3.5.5 有利于电网快速恢复供电 | 第40页 |
3.5.6 有利于提高黑启动可靠性 | 第40页 |
3.6 FCB火电机组作为黑启动电源的不足 | 第40-45页 |
3.6.1 作为黑启动电源的实际应用不足 | 第40-41页 |
3.6.2 作为黑启动电源的研究存在不足 | 第41页 |
3.6.3 作为黑启动电源存在可靠性问题 | 第41-42页 |
3.6.4 作为黑启动电源存在经济性不足 | 第42-43页 |
3.6.5 作为黑启动电源存在安全性问题 | 第43页 |
3.6.6 作为黑启动电源的能力有待考核 | 第43-45页 |
3.7 FCB火电机组作为黑启动电源的优化要求 | 第45-4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FCB火电机组作为黑启动电源应用的竞争性和服务体系分析 | 第47-58页 |
4.1 前言 | 第47页 |
4.2 FCB火电机组黑启动电源与其他黑启动电源的比较 | 第47-50页 |
4.2.1 FCB火电机组与水电机组作为黑启动电源的比较 | 第47-48页 |
4.2.2 FCB火电机组与相邻电网作为黑启动电源的比较 | 第48页 |
4.2.3 FCB火电机组与燃油机组作为黑启动电源的比较 | 第48-49页 |
4.2.4 FCB火电机组与分布式电站作为黑启动电源的比较 | 第49页 |
4.2.5 FCB火电机组与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作为黑启动电源的比较 | 第49-50页 |
4.3 FCB火电机组作为黑启动电源的应用 | 第50-56页 |
4.3.1 黑启动服务概述 | 第50页 |
4.3.2 FCB火电机组提供黑启动服务的采购 | 第50-53页 |
4.3.3 FCB火电机组提供黑启动服务的合同 | 第53页 |
4.3.4 FCB火电机组提供黑启动服务的补偿 | 第53-54页 |
4.3.5 FCB火电机组提供黑启动服务的测试 | 第54-55页 |
4.3.6 FCB火电机组提供黑启动服务的考核 | 第55-56页 |
4.3.7 FCB火电机组提供黑启动服务的监管 | 第56页 |
4.4 FCB火电机组作为黑启动电源的选择和实施 | 第56-57页 |
4.4.1 FCB火电机组作为黑启动电源的选择 | 第56页 |
4.4.2 FCB火电机组作为黑启动电源的具体实施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典型燃煤火电机组实现FCB功能能力的仿真试验研究 | 第58-80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机组A实现FCB功能能力的分析 | 第58-65页 |
5.2.1 机组A锅炉及相关系统配置 | 第58-59页 |
5.2.2 机组A汽机及相关系统配置 | 第59-60页 |
5.2.3 机组A快速减负荷试验分析 | 第60-64页 |
5.2.4 机组A实现FCB功能能力的分析 | 第64-65页 |
5.3 机组B实现FCB功能能力的分析 | 第65-72页 |
5.3.1 机组B锅炉及相关系统配置 | 第65-67页 |
5.3.2 机组B汽机及相关系统配置 | 第67页 |
5.3.3 机组B快速减负荷试验分析 | 第67-71页 |
5.3.4 机组B实现FCB功能能力的分析 | 第71-72页 |
5.4 机组C实现FCB功能能力的分析 | 第72-79页 |
5.4.1 机组C锅炉及相关系统配置 | 第72-73页 |
5.4.2 机组C汽机及相关系统配置 | 第73-74页 |
5.4.3 机组C快速减负荷试验分析 | 第74-78页 |
5.4.4 机组C实现FCB功能能力的分析 | 第78-7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80-8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0-82页 |
6.2 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