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1 程序性制裁制度对人权保障具有意义 | 第9页 |
| 1.2.2 程序性制裁制度具有独特的诉讼价值 | 第9-10页 |
| 1.2.3 程序性制裁制度有利于促进和实现司法公正 | 第10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2 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的概述 | 第12-21页 |
| 2.1 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的基本内涵 | 第12-13页 |
| 2.1.1 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的概念 | 第12-13页 |
| 2.1.2 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的特征 | 第13页 |
| 2.2 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的主体 | 第13-14页 |
| 2.3 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的对象—程序性违法行为 | 第14页 |
| 2.4 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的方式 | 第14-19页 |
| 2.4.1 非法证据排除 | 第14-16页 |
| 2.4.2 终止诉讼/撤销起诉 | 第16-17页 |
| 2.4.3 撤销原判 | 第17-18页 |
| 2.4.4 诉讼行为无效 | 第18-19页 |
| 2.5 刑事诉讼程序性制裁的发展趋势 | 第19-21页 |
| 3 我国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制度的现状 | 第21-28页 |
| 3.1 我国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1-23页 |
| 3.2 我国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司法实践 | 第23-24页 |
| 3.3 我国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24-26页 |
| 3.3.1 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界定不明确 | 第24-25页 |
| 3.3.2 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适用范围不具体 | 第25页 |
| 3.3.3 制裁方式有限 | 第25页 |
| 3.3.4 缺乏配套制度和监督机制 | 第25-26页 |
| 3.4 我国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制度缺陷的成因 | 第26-28页 |
| 3.4.1 司法理念上重实体轻程序 | 第26页 |
| 3.4.2 制度设计上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 | 第26-28页 |
| 4 域外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 第28-36页 |
| 4.1 英美法系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借鉴 | 第28-30页 |
| 4.2 大陆法系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借鉴 | 第30-34页 |
| 4.3 启示 | 第34-36页 |
| 5 我国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完善措施 | 第36-41页 |
| 5.1 我国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36-39页 |
| 5.1.1 细化已有的程序性制裁方式 | 第36-37页 |
| 5.1.2 扩增程序性制裁方式 | 第37-38页 |
| 5.1.3 建立程序性裁判及其配套机制 | 第38-39页 |
| 5.2 我国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司法完善 | 第39-41页 |
| 5.2.1 结合司法实际制定详尽的司法解释 | 第39页 |
| 5.2.2 组织专门化培训提升侦查人员的讯问技能 | 第39-41页 |
| 6 结论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