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基于固态纳米通道内离子输运和蛋白质拉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生物纳米孔技术发展现状第13-14页
        1.2.2 固态纳米孔技术发展现状第14-15页
        1.2.3 杂化纳米孔技术发展现状第15-16页
    1.3 存在问题第16页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6-20页
        1.4.1 课题来源第16-17页
        1.4.2 选题意义第17页
        1.4.3 研究内容第17-20页
第二章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第20-29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分子动力学模拟算法第20-25页
        2.2.1 基本原理第20-21页
        2.2.2 系统初始化第21-22页
        2.2.3 运动方程的数值求解第22-23页
        2.2.4 周期性边界条件和最小镜像原理第23-24页
        2.2.5 统计系综及其调节方法第24-25页
        2.2.6 能量最小化第25页
    2.3 势函数和力场第25-27页
    2.4 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第27-28页
    2.5 GROMACS模拟软件介绍第28-29页
第三章 纳通道内离子输运的理论研究第29-41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纳通道内离子输运的理论介绍第29-34页
        3.2.1 泊松-玻尔兹曼方程第29-30页
        3.2.2 双电层理论第30-31页
        3.2.3 离子电导第31-33页
        3.2.4 纳通道内电荷平衡第33-34页
    3.3 纳通道内离子输运的理论计算第34-39页
        3.3.1 石墨烯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第35页
        3.3.2 纳通道中的离子浓度的计算第35-37页
        3.3.3 纳通道离子电导率的计算第37-38页
        3.3.4 纳通道中离子迁移率的计算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纳通道内离子输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41-56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分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1-43页
        4.2.1 分子动力学模拟相关参数的设定第41-42页
        4.2.2 体系的能量最小化和温度平衡第42-43页
    4.3 纳通道两侧电势和电荷分布的研究第43-45页
    4.4 离子浓度极化的研究第45-47页
        4.4.1 不同电压下的浓度极化第45-46页
        4.4.2 不同浓度下的浓度极化第46-47页
        4.4.3 不同孔径下的浓度极化第47页
    4.5 纳通道的离子选择性输运第47-51页
    4.6 离子电流的研究第51-55页
    4.7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纳通道内蛋白质拉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56-64页
    5.1 引言第56页
    5.2 拉伸分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6-58页
    5.3 不同蛋白质拉伸模拟的结果分析第58-63页
        5.3.1 拉伸力大小变化的分析第58-59页
        5.3.2 均方根涨落的分析第59-60页
        5.3.3 均方根偏差的分析第60-61页
        5.3.4 蛋白质回旋半径的分析第61-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6.1 工作总结第64-65页
    6.2 展望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秦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风险评价研究
下一篇:秦岭河谷型乡镇与台湾聚落的风水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