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类创意产业园区景观再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题目释义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2.1 工业遗产 | 第12-13页 |
1.2.2 创意产业园区 | 第13-14页 |
1.2.3 景观再生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理论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3.1 工业遗产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1.3.2 创意产业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 第16-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3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创意产业园区实例研究与调研分析 | 第21-38页 |
2.1 案例样本选择和分析方法 | 第21页 |
2.2 优秀实践案例解读 | 第21-26页 |
2.2.1 纽约SOHO区 | 第21-23页 |
2.2.2 台湾华山1914文化创意园 | 第23-26页 |
2.3 调研实践案例分析 | 第26-36页 |
2.3.1 北京798艺术区 | 第26-30页 |
2.3.2 广州红专厂创意区 | 第30-33页 |
2.3.3 上海8号桥 | 第33-36页 |
2.4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38-46页 |
3.1 工业遗产相关理论 | 第38-40页 |
3.1.1 工业遗产场地特点 | 第38页 |
3.1.2 适宜创意产业发展的工业遗产类型 | 第38-40页 |
3.1.3 创意产业园模式下的改造利用对象 | 第40页 |
3.2 创意产业园区相关理论 | 第40-42页 |
3.2.1 创意产业园区的功能 | 第40-41页 |
3.2.2 工业遗产类创意产业园区的特征 | 第41-42页 |
3.3 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 | 第42-44页 |
3.3.1 园区使用群体构成 | 第42页 |
3.3.2 使用人群活动行为模式 | 第42-43页 |
3.3.3 使用人群的心理需求 | 第43-44页 |
3.4 研究涉及相关学科与理论 | 第44-45页 |
3.4.1 景观生态学 | 第44页 |
3.4.2 场所精神 | 第44-45页 |
3.4.3 后现代代艺术理论 | 第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创意产业园区景观再生策略研究 | 第46-54页 |
4.1 景观再生原则 | 第46-48页 |
4.1.1 原真性原则 | 第46页 |
4.1.2 整体性原则 | 第46-47页 |
4.1.3 功能性原则 | 第47页 |
4.1.4 可持续原则 | 第47-48页 |
4.2 景观再生模式 | 第48-49页 |
4.2.1 古迹陈列式的完全保留 | 第48页 |
4.2.2 保持原有风貌进行局部更新 | 第48页 |
4.2.3 构件的象征性保留 | 第48-49页 |
4.2.4 全面更新赋予新的内涵 | 第49页 |
4.3 景观再生设计策略 | 第49-52页 |
4.3.1 提炼工业文明符号 | 第49-50页 |
4.3.2 合理的空间尺度 | 第50页 |
4.3.3 多义空间的营造 | 第50-51页 |
4.3.4 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 第51页 |
4.3.5 空间的色彩运用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要素再生方法研究 | 第54-66页 |
5.1 建筑空间 | 第54-55页 |
5.1.1 工业建筑空间特点 | 第54页 |
5.1.2 建筑内部空间再生方法 | 第54-55页 |
5.2 外部空间 | 第55-57页 |
5.2.1 外部空间的类型 | 第55-56页 |
5.2.2 环境空间的优化与重组 | 第56-57页 |
5.3 空间外界面 | 第57-59页 |
5.3.1 还原真实面貌 | 第57页 |
5.3.2 增添新的形式 | 第57-58页 |
5.3.3 涂鸦艺术的运用 | 第58页 |
5.3.4 立体绿化与建筑的结合 | 第58-59页 |
5.4 景观小品 | 第59-60页 |
5.4.1 工业构筑物的保留 | 第59页 |
5.4.2 废弃材料的再利用 | 第59-60页 |
5.5 植物 | 第60-62页 |
5.5.1 原生植物的保留 | 第60页 |
5.5.2 复合式绿化层次 | 第60-61页 |
5.5.3 盆栽植物的配置 | 第61-62页 |
5.5.4 艺术化的处理方式 | 第62页 |
5.6 道路系统 | 第62-64页 |
5.6.1 原有格局的保留 | 第62页 |
5.6.2 新建道路系统 | 第62-64页 |
5.7 其它环境设施 | 第64-65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实例研究--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 | 第66-79页 |
6.1 项目概况分析 | 第66-69页 |
6.1.1 改造背景 | 第66页 |
6.1.2 项目定位 | 第66-67页 |
6.1.3 景观再生模式 | 第67页 |
6.1.4 用地现状 | 第67-69页 |
6.2 景观再生设计分析 | 第69-74页 |
6.2.1 区位分析 | 第69页 |
6.2.2 交通系统分析 | 第69-70页 |
6.2.3 空间结构分析 | 第70-71页 |
6.2.4 景观要素分析 | 第71-74页 |
6.3 景观再生评价 | 第74-77页 |
6.3.1 园区改造优势 | 第74-75页 |
6.3.2 景观再生特点 | 第75-76页 |
6.3.3 园区使用者评价 | 第76页 |
6.3.4 存在的问题 | 第76-77页 |
6.4 对西安工业遗产类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启示 | 第77-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