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与十八世纪英国的观看机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24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8-1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三、研究构想与路径、方法 | 第17-20页 |
(一)研究构想 | 第17-19页 |
(二)研究路径 | 第19-2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0页 |
四、关键词界定 | 第20-24页 |
(一)“中国风” | 第20-21页 |
(二)“观看机制” | 第21-24页 |
第一章 视觉整合:十八世纪、英国、“中国风” | 第24-46页 |
第一节 瓷器上的透视呈现 | 第24-34页 |
(一)查尔斯·兰姆漂浮的空间理解 | 第24-27页 |
(二)荷加斯的嘲讽 | 第27-32页 |
(三)瓷器表现与英国绘画空间 | 第32-34页 |
第二节“中国风”的女性话语 | 第34-40页 |
(一)瓷器的女性特质 | 第34-37页 |
(二)家庭空间的呈现 | 第37-40页 |
第三节 奇异的“中国风” | 第40-46页 |
(一)夸大的东方元素 | 第40-44页 |
(二)混杂的图像来源 | 第44-46页 |
第二章“中国风”与观看机制变化的视觉动力 | 第46-57页 |
第一节 经济扩张与图像转换 | 第46-50页 |
(一)殖民贸易的兴盛 | 第46-47页 |
(二)商人的品味 | 第47-50页 |
第二节 文化向往力 | 第50-52页 |
第三节 美学与艺术的动因 | 第52-57页 |
(一)新风格的影响 | 第52-53页 |
(二)图像的继承与固定 | 第53-57页 |
第三章 视觉与体验中的“中国风” | 第57-78页 |
第一节 中英式花园的艺术体验 | 第57-66页 |
(一)从“规整”到“蜿蜒” | 第57-59页 |
(二)园林设计中所运用的中国元素 | 第59-66页 |
第二节 中国风绘画在英国 | 第66-70页 |
(一)“中国风”绘画的开创者——罗伯特·罗宾逊 | 第67-69页 |
(二)法国设计师让·皮特蒙 | 第69-70页 |
第三节 私密空间中的艺术体验 | 第70-78页 |
(一)海尔伍德别墅中的中国壁纸 | 第70-73页 |
(二)瓷器的室内装饰作用 | 第73-75页 |
(三)漆器的制作之美 | 第75-78页 |
第四章 反对的声音:“中国风”的视觉衰落 | 第78-89页 |
第一节“中国风芭蕾”事件背后的爱国情怀 | 第78-81页 |
第二节 视觉注意力的转变 | 第81-87页 |
(一)新古典主义的崛起 | 第81-83页 |
(二)对真实中国的视觉认知 | 第83-87页 |
第三节“中国风”艺术的后续影响 | 第87-89页 |
结语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Ⅰ.中文文献 | 第91-93页 |
Ⅱ.外文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