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一以贯之,终身以之:叶圣陶的编辑出版生涯 | 第18-27页 |
第一节 叶圣陶的生平简介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萌芽时期——早期编辑活动 | 第19-21页 |
一、草桥中学初显才能 | 第19-20页 |
二、中学毕业始为编辑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发展时期——商务印书馆八年 | 第21-23页 |
一、图书编辑方面 | 第21-22页 |
二、报刊编辑方面 | 第22-23页 |
第四节 成熟时期——开明书店十八年及建国后领导出版 | 第23-27页 |
一、开明书店十八年 | 第24-25页 |
二、建国后领导出版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正道直行,敦本务实:叶圣陶的编辑出版实践 | 第27-41页 |
第一节 回应时代诉求的响应者 | 第27-34页 |
一、报刊救国,正义发声——创办《公理日报》 | 第27-29页 |
二、回归文学,奖掖新秀——代编《小说月报》 | 第29-31页 |
三、授业解惑,培育读者——主编《中学生》 | 第31-34页 |
第二节 中小学教材经典的创造者 | 第34-39页 |
一、理想教育,科学创新——合编《文心》 | 第34-36页 |
二、教材经典,儿童本位——编写《开明国语课本》 | 第36-39页 |
第三节 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开拓者 | 第39-41页 |
一、领导整顿、改革全国出版业 | 第39-40页 |
二、规范、统一编辑出版业务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倾心读者,提携后进:叶圣陶的编辑出版思想特点 | 第41-53页 |
第一节 编辑与教育“两轮一辙”的编辑理念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倾心读者、服务读者的编辑宗旨 | 第43-46页 |
一、有所为、有所不为 | 第43-44页 |
二、为广大读者服务 | 第44-46页 |
第三节 为人作嫁、甘为人梯的编辑精神 | 第46-51页 |
一、发掘作者 | 第46-49页 |
二、培育读者 | 第49页 |
三、提携编辑 | 第49-51页 |
第四节 严谨负责、求真务实的编辑作风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四位一体,互融互动: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的特点成因及启示 | 第53-78页 |
第一节 多能多艺的叶圣陶 | 第53-60页 |
一、涉笔教苑、追求改革的教育家 | 第53-55页 |
二、笔耕不辍、关注现实的文学家 | 第55-57页 |
三、赤子之心、时代中坚的社会活动家 | 第57-60页 |
第二节 受“四位一体”影响的编辑出版实践的具体分析 | 第60-65页 |
一、教育理念左右编辑方针 | 第60-62页 |
二、文学品位决定文化审美价值观 | 第62-63页 |
三、爱国热忱激发报刊救国 | 第63-65页 |
第三节 叶圣陶“四位一体”身份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影响 | 第65-73页 |
一、教育反哺编辑出版 | 第65-68页 |
二、文学引导编辑出版 | 第68-70页 |
三、社会活动作用编辑出版 | 第70-73页 |
第四节 叶圣陶编辑出版实践及思想对当今出版的启示 | 第73-78页 |
一、重中之重:对出版教育属性的认识 | 第73-74页 |
二、伯乐相马:对作者的惜才之道 | 第74-75页 |
三、春泥护花:对读者的育才之心 | 第75-76页 |
四、精益求精:对编辑的自身之求 | 第76-78页 |
结语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后记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