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13-14页 |
二、案件焦点 | 第14-15页 |
(一) 聚众斗殴罪主体积极参加者应当如何界定 | 第14-15页 |
(二) 聚众斗殴过程中致人重伤主体应当如何定罪 | 第15页 |
三、争议与分歧意见 | 第15-20页 |
(一) 关于聚众斗殴罪主体积极参加者界定的争议 | 第15-16页 |
1. 理论上的观点 | 第15-16页 |
2. 司法实践中的相关规定 | 第16页 |
(二) 关于聚众斗殴致人重伤主体如何转化定罪的争议 | 第16-20页 |
1. 斗殴双方均转化定故意伤害罪 | 第16-17页 |
2. 加害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全部转化定故意伤害罪 | 第17页 |
3. 加害方首要分子和共同加害人转化定故意伤害罪 | 第17-18页 |
4. 共同加害人转化定故意伤害罪 | 第18页 |
5. 均不转化定罪 | 第18页 |
6. 评析各种观点和争议 | 第18-20页 |
四、研究结论 | 第20-31页 |
(一) 聚众斗殴罪转化犯的概述 | 第20-22页 |
1. 聚众斗殴罪转化犯的概念 | 第20页 |
2. 聚众斗殴罪转化犯的立法原理 | 第20页 |
3. 聚众斗殴罪转化犯性质的界定 | 第20-22页 |
(二) 关于聚众斗殴罪积极参加者认定问题的结论 | 第22-23页 |
1. 聚众斗殴罪积极参加者认定的标准 | 第22页 |
2. 本案积极参加者的认定结论 | 第22-23页 |
(三) 关于聚众斗殴过程中致人重伤主体如何定罪的结论 | 第23-27页 |
1. 聚众斗殴主体转化的标准 | 第23-25页 |
2. 本案发生致人重伤的结果后主体如何定罪的结论 | 第25-27页 |
(四) 聚众斗殴结果加重犯的立法分析 | 第27-29页 |
(五) 规范聚众斗殴主体转化的构想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