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下一代无线局域网中OFDMA接入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对照表第12-13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3-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 本文选题意义第19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9-22页
第二章 下一代无线局域网场景及关键问题分析第22-34页
    2.1 下一代WLAN场景及需求分析第22-23页
    2.2 WLAN多信道传输机制分析第23-25页
        2.2.1 传统的多信道传输机制存在的问题第23页
        2.2.2 下一代WLAN多信道传输机制第23-25页
    2.3 WLAN多址接入机制分析第25-33页
        2.3.1 传统的分布式WLAN接入技术第25-28页
        2.3.2 传统的集中式接入方式研究第28-30页
        2.3.3 OFDMA接入技术研究现状第30-31页
        2.3.4 现有接入技术的仿真分析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增强OFDMA多址接入技术第34-52页
    3.1 增强型OFDMA多址接入技术第34-39页
        3.1.1 二维时频资源块随机接入机制第34-36页
        3.1.2 AP调度多用户上行数据传输第36-37页
        3.1.3 新型帧结构设计第37-39页
    3.2 增强多址接入技术数学建模与分析第39-43页
        3.2.1 G-S网络吞吐量时延分析法第39-40页
        3.2.2 增强多址接入技术的理论分析第40-43页
    3.3 增强OFDMA多址接入技术性能仿真分析第43-51页
        3.3.1 仿真软件及仿真流程介绍第43-44页
        3.3.2 仿真场景及参数设计第44-45页
        3.3.3 饱和网络负载下各参数影响第45-46页
        3.3.4 实际网络负荷下各参数影响第46-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增强OFDMA多址接入技术平台实现第52-68页
    4.1 平台的构建及开发工具简要介绍第52-53页
    4.2 平台系统框架设计第53-54页
    4.3 增强OFDMA多址接入技术平台实现设计第54-61页
        4.3.1 双ARM之间接口设计第55页
        4.3.2 MAC层与PHY层接口设计第55-56页
        4.3.3 硬件模块设计第56-59页
        4.3.4 STA软件功能设计第59-60页
        4.3.5 AP软件功能设计第60-61页
    4.4 增强OFDMA多址接入技术可行性实验第61-66页
        4.4.1 双ARM之间接口功能测试第61-62页
        4.4.2 状态机模块功能测试第62-63页
        4.4.3 实验性能测试与分析第63-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5.1 研究总结第68页
    5.2 工作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76页
作者简介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LC5A8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构建颅内动脉瘤3D模型指导动脉瘤夹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