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单点登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访问控制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课题的来源及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2 单点登录与访问控制技术分析 | 第17-33页 |
2.1 主流的单点登录模型 | 第17-20页 |
2.1.1 基于经纪人的单点登录模型 | 第17-18页 |
2.1.2 基于代理的单点登录模型 | 第18页 |
2.1.3 基于口令的单点登录模型 | 第18-19页 |
2.1.4 基于网关的单点登录模型 | 第19页 |
2.1.5 四种SSO模型的比较 | 第19-20页 |
2.2 跨域单点登录 | 第20-22页 |
2.2.1 自由联盟计划 | 第20-21页 |
2.2.2 Web服务联邦语言 | 第21页 |
2.2.3 SAML安全声明标记语言 | 第21-22页 |
2.3 SAML安全断言标记语言 | 第22-27页 |
2.3.1 SAML的单点登录模型 | 第23-24页 |
2.3.2 SAML规范 | 第24-27页 |
2.4 XACML可扩展的访问控制标记语言 | 第27-32页 |
2.4.1 数据流模型 | 第28-30页 |
2.4.2 XACML上下文 | 第30页 |
2.4.3 策略描述语言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单点登录与访问控制方法改进 | 第33-41页 |
3.1 SAML单点登录模型的改进 | 第33-36页 |
3.1.1 SAML单点登录-SP拉模式 | 第33-34页 |
3.1.2 SAML单点登录-IDP推模式 | 第34-35页 |
3.1.3 改进的基于SAML的单点登录模型 | 第35-36页 |
3.2 基于XACML与SAML的访问控制模型 | 第36-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基于SAML的跨域单点登录与访问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41-62页 |
4.1 系统设计概述 | 第41-42页 |
4.1.1 需求分析 | 第41页 |
4.1.2 设计思路 | 第41-42页 |
4.2 整体系统构架 | 第42-46页 |
4.2.1 跨域单点登录模型 | 第43-45页 |
4.2.2 跨域访问控制模型 | 第45-46页 |
4.3 跨域认证流程 | 第46-49页 |
4.3.1 用户初次登录 | 第46-47页 |
4.3.2 用户再次登录 | 第47-48页 |
4.3.3 用户注销 | 第48-49页 |
4.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49-61页 |
4.4.1 票据设计 | 第49-50页 |
4.4.2 身份提供者IDP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54页 |
4.4.3 服务提供者SP的设计与实现 | 第54-59页 |
4.4.4 客户端设计 | 第59页 |
4.4.5 安全传输模块的设计 | 第59-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系统测试 | 第62-73页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第62页 |
5.2 跨域单点登录的测试 | 第62-65页 |
5.3 访问控制部分的测试 | 第65-69页 |
5.4 性能测试 | 第69-71页 |
5.5 安全性分析 | 第71-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3-76页 |
6.1 总结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