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生土砖砌体的变形模量及泊松比试验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7页 |
1.1.1 生土建筑的历史及分类 | 第11-14页 |
1.1.2 农村生土建筑的现状 | 第14-15页 |
1.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1.1.4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机制生土砖砌体单轴压缩试验 | 第25-44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5-29页 |
2.2.1 普通砂浆 | 第25-26页 |
2.2.2 机制生土砖 | 第26-29页 |
2.2.3 专用砂浆 | 第29页 |
2.3 专用砂浆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试验 | 第29-31页 |
2.4 机制生土砖砌体抗压试验 | 第31-42页 |
2.4.1 试验目的 | 第31页 |
2.4.2 试件设计 | 第31-35页 |
2.4.3 试验主要设备及仪器 | 第35-36页 |
2.4.4 试验步骤及加载方法 | 第36-37页 |
2.4.5 测点布置 | 第37-38页 |
2.4.6 试验过程及现象 | 第38-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机制生土砖砌体变形模量试验研究 | 第44-60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机制生土砖砌体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分析 | 第44-49页 |
3.2.1 变形模量定义 | 第44-46页 |
3.2.2 单砖厚试件应力-应变试验曲线 | 第46-48页 |
3.2.3 标准砌筑方法试件应力-应变试验曲线 | 第48-49页 |
3.3 变形模量取值及计算公式的确定 | 第49-56页 |
3.3.1 机制生土砖砌体变形模量取值范围 | 第49-51页 |
3.3.2 应力取值点探讨 | 第51-53页 |
3.3.3 变形模量与砌体抗压强度关系 | 第53-54页 |
3.3.4 变形模量经验公式的假设检验分析 | 第54-56页 |
3.4 变形模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58页 |
3.4.1 砌筑砂浆成分 | 第56页 |
3.4.2 生土块材性状 | 第56-57页 |
3.4.3 块材表面状态 | 第57页 |
3.4.4 试件的高厚比 | 第57-58页 |
3.4.5 试件截面尺寸 | 第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机制生土砖砌体泊松比试验研究 | 第60-69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机制生土砖砌体泊松比 | 第60-65页 |
4.2.1 泊松比定义 | 第60-61页 |
4.2.2 泊松比应力取值点的确定 | 第61页 |
4.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63页 |
4.2.4 泊松比回归曲线拟合 | 第63-64页 |
4.2.5 泊松比回归曲线的假设检验分析 | 第64-65页 |
4.3 影响泊松比的因素 | 第65-67页 |
4.3.1 砌筑砂浆成分 | 第66页 |
4.3.2 块材表面状态 | 第66页 |
4.3.3 试件的高厚比 | 第66-67页 |
4.3.4 试件截面尺寸 | 第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3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
硕士期间参与项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