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国际背景 | 第9页 |
1.1.2 国内背景 | 第9-10页 |
1.1.3 青岛市节能减排形式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3.1 碳足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2 关于碳足迹预测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7-19页 |
1.3.3 关于碳减排潜力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9-20页 |
1.3.4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0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及可能创新点 | 第21-23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2 可能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基础 | 第23-30页 |
2.1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1.1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2.1.2 碳足迹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2 研究方法基础 | 第26-30页 |
2.2.1 STIRPAT扩展模型 | 第26-27页 |
2.2.2 岭回归 | 第27页 |
2.2.3 情景分析法 | 第27-28页 |
2.2.4 能源消耗预测模型 | 第28-30页 |
3 青岛市碳足迹的演进 | 第30-47页 |
3.1 青岛市碳足迹总量的演进 | 第30-41页 |
3.1.1 青岛简介 | 第30页 |
3.1.2 青岛市碳源确定 | 第30-31页 |
3.1.3 青岛市能源活动碳足迹测算 | 第31-35页 |
3.1.4 青岛市工业生产过程碳足迹的测算 | 第35-38页 |
3.1.5 青岛市废弃物处置中碳足迹测算 | 第38-39页 |
3.1.6 青岛市农业碳足迹测算 | 第39页 |
3.1.7 青岛市碳足迹总量分析 | 第39-41页 |
3.2 青岛市人均碳足迹演进 | 第41页 |
3.3 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碳足迹演进 | 第41-47页 |
3.3.1 规模以上工业三大行业碳足迹 | 第42页 |
3.3.2 规模以上制造业分行业碳足迹 | 第42-44页 |
3.3.3 规模以上制造业分行业碳足迹强度 | 第44-47页 |
4 青岛市碳足迹影响因素评估与碳足迹预测研究 | 第47-59页 |
4.1.基于KAYA模型的青岛市碳足迹影响因素评估 | 第47-50页 |
4.1.1 对Kaya恒等式的选取及其因素分解模型构建 | 第47-48页 |
4.1.2 各驱动因子量化效应分析 | 第48-50页 |
4.2 基于STIRPAT拓展模型的青岛市碳足迹预测 | 第50-55页 |
4.2.1 STIRPAT模型的建立 | 第50页 |
4.2.2 STIRPAT模型的拓展 | 第50-55页 |
4.3 基于情景分析法青岛市碳足迹预测 | 第55-59页 |
4.3.1 青岛市碳足迹情景设定 | 第55-57页 |
4.3.2 青岛市碳足迹预测 | 第57-59页 |
5 青岛市碳减排潜力 | 第59-67页 |
5.1 青岛市重点减排工业行业确定 | 第59-60页 |
5.2 青岛市工业各行业碳减排潜力分析 | 第60-65页 |
5.2.1 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减排潜力模型 | 第60-63页 |
5.2.2 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减排潜力分析 | 第63-65页 |
5.3 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减排潜力分析 | 第65-67页 |
6 青岛市碳减排对策建议 | 第67-70页 |
6.1 调整工业结构、大力推进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减排 | 第67页 |
6.2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 第67-68页 |
6.3 发展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 | 第68页 |
6.4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损耗 | 第68-69页 |
6.5 宣传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 第69-7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结论 | 第70页 |
7.2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