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3页 |
| 1.2 组蛋白修饰等转录前的调控 | 第13-16页 |
| 1.3 miRNA等转录后调控方式 | 第16-19页 |
| 1.4 调控靶基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1-24页 |
| 1.5.1 研究假设:microRNA与组蛋白修饰的调控功能互补 | 第21-22页 |
| 1.5.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方法与材料 | 第24-33页 |
| 2.1 支持向量机模型 | 第24-26页 |
| 2.2 模型所用数据 | 第26-29页 |
| 2.2.1 miRNA与mRNA相互作用关系实验验证数据来源 | 第26-27页 |
| 2.2.2 miRNA与mRNA相互作用关系预测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 2.2.3 三个细胞系的表观遗传学(组蛋白修饰)数据 | 第28页 |
| 2.2.4 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训法和预测数据集 | 第28-29页 |
| 2.3 支持向量机参数优化和分类器评价 | 第29-31页 |
| 2.4 利用支持向量机预测miRNA靶基因 | 第31页 |
| 2.5 模型预测的靶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 第31-33页 |
| 2.5.1 分布富集分析 | 第31-32页 |
| 2.5.2 功能富集分析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结果 | 第33-51页 |
| 3.1 miRNA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修饰水平与非靶基因显著不同 | 第33-36页 |
| 3.2 基于组蛋白修饰数据的SVM分类模型构建与预测结果 | 第36-40页 |
| 3.3 SVM预测结果的检验:与miRTarBase实验结果的重叠和相似性 | 第40-47页 |
| 3.4 SVM预测靶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 第47-49页 |
| 3.5 SVM预测靶基因的潜在靶位点在mRNA上的分布情况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51-5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附录 | 第6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 发表的相关学术文章 | 第80-81页 |
| 后记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