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甜菜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BvNHX基因克隆及其表达载体构建

主要缩略词表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13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21页
    2.1 土壤盐渍化对植物的影响第13页
    2.2 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第13-15页
        2.2.1 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基本特征第13-14页
        2.2.2 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生化功能第14页
        2.2.3 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调节细胞pH与维持细胞离子稳态第14-15页
        2.2.4 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与植物的耐盐性第15页
    2.3 RNAi技术第15-21页
        2.3.1 RNAi的发现第15-16页
        2.3.2 RNAi的作用机制第16-17页
        2.3.3 RNAi的特点第17页
        2.3.4 常用的制备siRNA的方法第17-18页
        2.3.5 RNAi载体的构建方法第18-21页
第三章 甜菜不同倍性品系耐盐性比较研究第21-3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3.1.1 植物材料及其培养第21页
        3.1.2 试验方法第21页
        3.1.3 生理指标测定第21-22页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2-31页
        3.2.1 四倍体(TY03410)与二倍体(TY03209)甜菜的耐盐性比较第22-25页
        3.2.2 四倍体(TY03410)与二倍体(TD85ms)甜菜耐盐性比较第25-31页
    3.3 讨论第31-32页
    3.4 结论第32-33页
第四章 甜菜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BvNHX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3-45页
    4.1 材料第33页
        4.1.1 植物材料第33页
        4.1.2 菌株和质粒第33页
        4.1.3 主要试剂第33页
    4.2 试验方法第33-37页
        4.2.1 甜菜总RNA的提取第33-34页
        4.2.2 甜菜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BvNHX基因 3'端的克隆第34-3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7-38页
        4.3.1 RNA完整性检测第37页
        4.3.2 巢式PCR扩增产物检测第37页
        4.3.3 阳性克隆鉴定第37-38页
        4.3.4 测序结果及分析第38页
    4.4 甜菜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特性分析第38-39页
        4.4.1 甜菜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全长cDNA的特征第39页
        4.4.2 植物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多重比较与进化树分析第39页
    4.5 甜菜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特征第39-44页
        4.5.1 甜菜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组成第39-43页
        4.5.2 甜菜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第43-44页
    4.6 讨论第44页
    4.7 结论第44-45页
第五章 甜菜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BvHNX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5-53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5-49页
        5.1.1 材料第45页
        5.1.2 方法第45-49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5.2.1 反转录PCR扩增目的基因第49页
        5.2.2 阳性克隆鉴定第49-50页
        5.2.3 重组质粒pCAMBIA1302-BvNHX双酶切鉴定第50-51页
    5.3 讨论第51页
    5.4 结论第51-53页
第六章 甜菜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BvNHX基因RNAi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第53-63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53-58页
        6.1.1 材料第53页
        6.1.2 试验方法第53-55页
        6.1.3 农杆菌介导的甜菜幼苗的遗传转化第55-58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58-61页
        6.2.1 RNAi干扰片段的扩增第58页
        6.2.2 重组质粒pHB-F的构建第58-59页
        6.2.3 重组质粒pHB-F-R的构建第59-60页
        6.2.4 BvNHX沉默株系RT-PCR表达分析第60-61页
    6.3 讨论第61-62页
    6.4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相三电平PWM整流器控制理论研究
下一篇:三电平电压型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