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大麦论文

GABA对大麦及水稻糊粉细胞α-淀粉酶生成的诱导效应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缩略语表第15-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51页
    第一节 糊粉细胞 α-淀粉酶的研究进展第17-22页
        1 α-淀粉酶的催化机制第17-18页
            1.1 淀粉水解酶的分类第17页
            1.2 糖苷水解酶反应机理第17-18页
            1.3 α-淀粉酶反应机理第18页
        2 GA和ABA调控 α-淀粉酶的分子机制第18-22页
            2.1 糊粉细胞对GA和ABA的响应第19-20页
            2.2 糊粉细胞 α-淀粉酶的信号转导第20-22页
    第二节 γ-氨基丁酸的研究进展第22-36页
        1 γ-氨基丁酸的代谢途径第22-31页
            1.1 GABA支路第22-30页
                1.1.1 谷氨酸脱羧酶(GAD)的特点及活性调节第23-25页
                1.1.2 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的特点及活性调节第25-28页
                1.1.3 琥珀酸半醛脱氢酶(SSADH)的特点及活性调节第28-30页
            1.2 多胺降解途径第30-31页
        2 γ-氨基丁酸对植物的影响第31-36页
            2.1 维持pH稳定第31页
            2.2 调节碳氮平衡第31-32页
            2.3 调控生长发育第32-33页
            2.4 应答环境胁迫第33-34页
            2.5 诱导激素生成第34-35页
            2.6 充当信号分子第35-36页
    第三节 赤霉素的研究进展第36-44页
        1 GA在生物体内的合成途径第36-38页
        2 GA信号转导机制第38-41页
            2.1 GA的作用机制第38-39页
                2.1.1 DELLA蛋白的调节机制第38-39页
                2.1.2 SLR1蛋白的降解第39页
            2.2 赤霉素受体的相关研究第39-41页
            2.3 GA, GID1和SLR1在体内的相互作用第41页
        3 GA和其他激素之间的关系第41-44页
    第四节 糊粉细胞程序化凋亡的研究进展第44-47页
        1 糊粉细胞程序化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第44页
        2 活性氧对糊粉细胞PCD的影响第44-47页
    第五节 研究目的第47-51页
        1 研究背景第47-48页
        2 研究思路第48-51页
第二章 GABA对大麦及水稻糊粉细胞 α-淀粉酶的诱导效应第51-7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2-57页
        1.1 实验材料第52页
        1.2 试剂第52-53页
        1.3 实验体系的建立第53页
            1.3.1 培养时间及培养基成分的确定第53页
            1.3.2 培养基琼脂浓度的确定第53页
        1.4 种子的萌发和处理第53-54页
        1.5 内源GABA含量测定第54页
        1.6 种子干物质的损失量第54页
        1.7 淀粉含量测定第54页
        1.8 α-淀粉酶活力的测定第54-55页
            1.8.1 淀粉碘化钾平板法第54-55页
            1.8.2 淀粉碘化钾试管法第55页
        1.9 RNA的提取及实时定量荧光PCR试验第55-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73页
        2.1 不同琼脂浓度对大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第57-58页
        2.2 大麦种子萌发期间内源GABA含量的变化第58-59页
        2.3 GABA对胚乳降解的效应第59-61页
            2.3.1 种子中干物质的消耗第59页
            2.3.2 淀粉含量的变化第59-61页
        2.4 GABA对大麦糊粉细胞 α-淀粉酶的影响第61-64页
            2.4.1 淀粉碘化钾平板法快速鉴定 α-淀粉酶活性第61-62页
            2.4.2 淀粉碘化钾试管法鉴定 α-淀粉酶活性第62-64页
        2.5 GABA对水稻糊粉细胞 α-淀粉酶的影响第64-65页
        2.6 GABA对 α-淀粉酶基因表达的调控第65-69页
        2.7 GABA对 α-淀粉酶的诱导不依赖于GA第69-70页
        2.8 GABA对 α-淀粉酶的诱导不受ABA抑制第70-73页
    3 讨论第73-75页
        3.1 GABA参与种子萌发第73页
        3.2 GABA诱导 α-淀粉酶从头合成第73-75页
第三章 大麦和水稻种子萌发期间GABA的变化第75-9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6-78页
        1.1 实验材料第76页
        1.2 种子消毒及播种方法第76页
        1.3 可溶性蛋白测定第76-77页
        1.4 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第77页
        1.5 氨基酸组成分析第77页
        1.6 内源GABA含量测定第77页
        1.7 GAD活力测定第77页
        1.8 PAO活力测定第77-78页
        1.9 RNA的提取及实时定量荧光PCR试验第7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8-89页
        2.1 种子萌发期间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78-79页
            2.1.1 大麦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第78页
            2.1.2 水稻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第78-79页
        2.2 种子萌发期间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第79-80页
            2.2.1 大麦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第79页
            2.2.2 水稻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第79-80页
        2.3 种子内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第80-82页
            2.3.1 大麦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第80-81页
            2.3.2 水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第81-82页
        2.4 种子萌发后各部位GABA含量的变化第82-84页
            2.4.1 大麦胚和胚乳中GABA含量的变化第82-83页
            2.4.2 水稻胚和胚乳中GABA含量的变化第83-84页
        2.5 种子萌发后各部位GAD活力的变化第84-86页
            2.5.1 大麦胚和胚乳中GAD活力的变化第84-85页
            2.5.2 水稻胚和胚乳中GAD活力的变化第85-86页
        2.6 种子萌发后各部位PAO活力的变化第86-88页
            2.6.1 大麦胚和胚乳中PAO活力的变化第86-87页
            2.6.2 水稻胚和胚乳中PAO活力的变化第87-88页
        2.7 萌发期间GAD基因在水稻胚中的表达情况第88-89页
    3 讨论第89-91页
        3.1 种子萌发后GABA的变化第89页
        3.2 GABA主要在胚中合成第89-91页
第四章 GABA对大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第91-10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2-95页
        1.1 实验材料第92页
        1.2 种子消毒及播种方法第92页
        1.3 萌发试验第92-93页
        1.4 幼苗株高及根长测定第93页
        1.5 幼苗干鲜重测量第93页
        1.6 根系扫描仪测量根系构型相关数据第93页
        1.7 呼吸强度测定第93页
        1.8 谷氨酸脱氢酶(GDH)测定第93-94页
            1.8.1 NADH-GDH活力测定第94页
            1.8.2 NAD-GDH活力测定第94页
        1.9 α-酮戊二酸含量的测定第94-9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5-104页
        2.1 GABA对大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第95-96页
        2.2 GABA对大麦幼苗形态的影响第96页
        2.3 GABA对大麦幼苗干鲜重的影响第96-100页
        2.4 GABA对大麦根系生长的影响第100-101页
        2.5 GABA对大麦种子呼吸强度的影响第101-102页
        2.6 GABA对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第102-103页
        2.7 GABA对 α-酮戊二酸含量的影响第103-104页
    3 讨论第104-107页
        3.1 GABA对大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04-105页
        3.2 GABA对大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05-107页
第五章 GABA对水稻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第107-11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8-110页
        1.1 实验材料第108页
        1.2 种子消毒及播种方法第108页
        1.3 淀粉碘化钾试管法测定 α-淀粉酶活力第108-109页
        1.4 萌发试验第109页
        1.5 株高及根长测量第109页
        1.6 水稻幼苗干鲜重测量第109页
        1.7 呼吸强度测定第109-11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0-117页
        2.1 GABA对水稻 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第110-111页
        2.2 GABA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11-112页
        2.3 GABA对水稻幼苗形态生长的影响第112-114页
        2.4 GABA对水稻幼苗干鲜重的影响第114-116页
        2.5 GABA对水稻种子呼吸强度的影响第116-117页
    3 讨论第117-119页
        3.1 GABA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17页
        3.2 GABA对水稻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17-119页
第六章 GABA对大麦糊粉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影响第119-12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0-122页
        1.1 实验材料第120页
        1.2 种子消毒及播种方法第120页
        1.3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第120页
        1.4 耗氧量测定第120-121页
        1.5 细胞存活率统计第121页
        1.6 H_2O_2含量测定第121页
        1.7 O2~(·-)产生速率测定第121-12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2-127页
        2.1 GABA对细胞耗氧量的影响第122页
        2.2 GABA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第122-124页
        2.3 GABA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124-125页
        2.4 GABA对H_2O_2含量的影响第125-126页
        2.5 GABA对O2~(·-)产生速率的影响第126-127页
    3 讨论第127-129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129-133页
    1 研究小结第129-131页
        1.1 萌发的大麦种子启动了GABA的合成第129页
        1.2 GABA促进大麦和水稻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第129页
        1.3 GABA诱导 α-淀粉酶从头合成第129-130页
        1.4 GABA诱导 α-淀粉酶合成不依赖GA且不受ABA抑制第130页
        1.5 GABA参与糊粉细胞程序化凋亡第130-131页
    2 创新之处第131页
    3 存在的问题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5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待发表)的研究论文第159-161页
致谢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宣传工作思想及启示
下一篇:中药复方对急性辐射小鼠睾丸损伤的防护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