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2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对第三方支付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3 境外第三方支付监管法律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4 论文框架与创新点 | 第16-19页 |
1.4.1 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1.4.2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第三方在线支付发展状况概述 | 第19-27页 |
2.1 第三方支付概述 | 第19-22页 |
2.1.1 第三方支付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第三方支付的形式 | 第19-22页 |
2.2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2.2.1 国外发展情况 | 第22-23页 |
2.2.2 国内发展情况 | 第23-24页 |
2.3 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 | 第24-26页 |
2.3.1 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的产生 | 第24-25页 |
2.3.2 第三方支付的沉淀资金风险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沉淀资金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7-31页 |
3.1 主要风险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3.1.1 定性风险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3.1.2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 第28页 |
3.2 本研究中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8-30页 |
3.2.1 AHP层次分析法 | 第28-29页 |
3.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29页 |
3.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9-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第三方在线支付沉淀资金风险评价 | 第31-49页 |
4.1 AHP-模糊评价模型分析步骤 | 第31-38页 |
4.1.1 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判权重向量 | 第31-35页 |
4.1.2 模糊综合评价基本模型 | 第35-38页 |
4.2 实证分析---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8-49页 |
4.2.1 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价层次结构 | 第38-44页 |
4.2.2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4-48页 |
4.2.3 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结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及建议 | 第49-59页 |
5.1 权重分析 | 第49-50页 |
5.1.1 一级指标权重 | 第49页 |
5.1.2 二级指标权重 | 第49-50页 |
5.2 风险因素分析及建议 | 第50-58页 |
5.2.1 监管体系 | 第50-54页 |
5.2.2 企业运营风险 | 第54-55页 |
5.2.3 支付机构技术风险 | 第55-56页 |
5.2.4 支付环境风险 | 第56-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9页 |
6.2 研究的不足 | 第59-60页 |
6.3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