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0页 |
1.1 钢结构的应用及其特点 | 第15-18页 |
1.2 钢构件的稳定问题 | 第18-22页 |
1.2.1 整体屈曲的研究 | 第18-19页 |
1.2.2 局部屈曲的研究 | 第19-22页 |
1.2.3 局部—整体相关屈曲的研究 | 第22页 |
1.3 畸变屈曲的研究现状 | 第22-36页 |
1.3.1 畸变屈曲临界荷载的研究现状 | 第22-29页 |
1.3.2 畸变屈曲极限荷载的研究现状 | 第29-34页 |
1.3.3 相关屈曲的研究现状 | 第34-36页 |
1.3.4 畸变屈曲的其他问题研究 | 第36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40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36页 |
1.4.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36-38页 |
1.4.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第二章 受压构件畸变屈曲的试验研究 | 第40-64页 |
2.1 引言 | 第40页 |
2.2 试件设计及试件测量 | 第40-49页 |
2.2.1 试件设计 | 第40-44页 |
2.2.2 几何尺寸量测 | 第44-48页 |
2.2.3 初始缺陷量测 | 第48-49页 |
2.3 材性试验 | 第49-51页 |
2.4 试件极限承载力试验 | 第51-54页 |
2.4.1 位移与应变的测点布置 | 第51页 |
2.4.2 加载装置与加载方式 | 第51-52页 |
2.4.3 试验结果 | 第52-54页 |
2.5 试验现象分析及试验数据处理 | 第54-62页 |
2.5.1 试件的横截面变形分析 | 第54-59页 |
2.5.2 试件的荷载-轴向位移曲线 | 第59-61页 |
2.5.3 试件的屈曲后强度分析 | 第61页 |
2.5.4 试件的相关屈曲分析 | 第61-6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三章 受压构件畸变屈曲的分析理论 | 第64-89页 |
3.1 引言 | 第64页 |
3.2 畸变屈曲的特征参数 | 第64-70页 |
3.2.1 畸变屈曲的横截面变形协调条件 | 第64-67页 |
3.2.2 畸变屈曲的半波长度和半波数 | 第67-68页 |
3.2.3 畸变屈曲的计算长度系数 | 第68-70页 |
3.3 畸变屈曲的分解分析 | 第70-72页 |
3.3.1 畸变屈曲的简化分析模型 | 第70页 |
3.3.2 腹板的局部屈曲分析 | 第70-72页 |
3.3.3 翼缘和卷边绕强迫转动轴的扭转屈曲 | 第72页 |
3.4 连续弹性支承构件的屈曲理论 | 第72-87页 |
3.4.1 基本分析 | 第72-80页 |
3.4.2 不同坐标系的应变转换及剪应变计算 | 第80-83页 |
3.4.3 弯扭屈曲的总势能方程和平衡微分方程 | 第83-86页 |
3.4.4 连续弹性支承构件弯扭屈曲的平衡微分方程 | 第86-8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四章 受压构件畸变屈曲极限荷载的计算理论 | 第89-124页 |
4.1 引言 | 第89页 |
4.2 影响畸变屈曲临界荷载的关键因素分析 | 第89-95页 |
4.2.1 弹性模量对临界荷载的影响 | 第89-90页 |
4.2.2 边界约束条件对临界荷载的影响 | 第90页 |
4.2.3 尺度参数对临界荷载的影响 | 第90-95页 |
4.3 畸变屈曲临界荷载的统一理论 | 第95-106页 |
4.3.1 畸变屈曲临界荷载的理论模型 | 第95-101页 |
4.3.2 腹板的转动约束刚度 | 第101-103页 |
4.3.3 畸变屈曲临界荷载的通用公式 | 第103-106页 |
4.4 畸变临界荷载的计算与对比分析 | 第106-113页 |
4.4.1 畸变屈曲临界荷载通用公式的适用范围 | 第106-108页 |
4.4.2 固支构件畸变屈曲临界应力的对比 | 第108-110页 |
4.4.3 简支柱的畸变屈曲临界应力的对比 | 第110-113页 |
4.5 畸变屈曲极限荷载的计算理论 | 第113-122页 |
4.5.1 轴压构件畸变屈曲极限荷载的统一理论 | 第113-115页 |
4.5.2 畸变屈曲极限荷载统一理论的精度验证 | 第115-120页 |
4.5.3 畸变屈曲极限荷载计算公式的本质分析 | 第120-12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五章 受压构件极限荷载的统一化理论 | 第124-181页 |
5.1 引言 | 第124页 |
5.2 极限荷载的统一化理论 | 第124-130页 |
5.2.1 整体屈曲极限荷载的实用公式 | 第124-125页 |
5.2.2 极限荷载的统一化理论 | 第125-128页 |
5.2.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完备性 | 第128-130页 |
5.3 构件局部屈曲和整体屈曲临界荷载的计算理论 | 第130-144页 |
5.3.1 局部屈曲临界荷载的实用公式 | 第130-138页 |
5.3.2 整体屈曲临界荷载的计算 | 第138-144页 |
5.4 极限荷载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 | 第144-172页 |
5.4.1 固支试件极限荷载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 | 第146-147页 |
5.4.2 简支试件极限荷载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 | 第147-171页 |
5.4.3 极限荷载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综合对比分析 | 第171-172页 |
5.5 屈曲模式和极限状态的判据 | 第172-179页 |
5.5.1 畸变屈曲的判据 | 第172-175页 |
5.5.2 极限状态ULS的判据 | 第175-177页 |
5.5.3 基于极限状态ULS判据的极限荷载计算 | 第177-1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79-181页 |
第六章 构件的截面承载效率及选形和选材研究 | 第181-193页 |
6.1 引言 | 第181页 |
6.2 轴压构件的承载效率分析 | 第181-187页 |
6.2.1 截面承载效率的定义及计算式 | 第181-182页 |
6.2.2 截面承载效率的数值分析 | 第182-185页 |
6.2.3 截面承载效率的试验对比 | 第185-187页 |
6.3 轴压构件的选形及选材建议 | 第187-192页 |
6.3.1 尺度参数对构件屈曲模式的影响 | 第187-188页 |
6.3.2 构件横截面的尺度参数选择 | 第188-190页 |
6.3.3 构件的选材分析 | 第190-19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92-19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93-19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93-19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95-196页 |
参考文献 | 第196-20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05-207页 |
致谢 | 第207-208页 |
附录A 主要符号 | 第208-210页 |
附录B 常用截面几何参数的精确计算公式 | 第210-214页 |
B.1 四分之一圆环几何参数的精确公式 | 第210-211页 |
B.2 C形截面几何参数的精确公式 | 第211-212页 |
B.3 帽形截面几何参数的精确公式 | 第212-213页 |
B.4 U形截面几何参数的精确公式 | 第213-214页 |
附录C 国内外的试验数据 | 第214-228页 |
附录D 轴压构件临界应力的计算公式 | 第228-233页 |
D.1 简支轴压构件畸变屈曲临界应力的计算公式 | 第228-231页 |
D.1.1 Lau和Hancock的计算公式 | 第228-230页 |
D.1.2 Schafer的计算公式 | 第230-231页 |
D.2 局部屈曲临界应力的计算公式 | 第231-232页 |
D.3 轴压构件整体屈曲临界荷载的计算公式 | 第232-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