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路牵引网分区段供电与测控方法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电气化铁路发展 | 第10-11页 |
1.1.2 电气化铁路的优势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牵引网分段与测控系统基本原理及模型建立 | 第14-32页 |
2.1 牵引网概述 | 第14-15页 |
2.2 牵引网分段供电方案 | 第15-18页 |
2.3 测控系统原理 | 第18-22页 |
2.3.1 电气化铁路分区段供电测控系统构成 | 第18-19页 |
2.3.2 故障潮流符号值及短路故障判断 | 第19-20页 |
2.3.3 带电列车运行状态辨识 | 第20-21页 |
2.3.4 牵引网分区段供电与测控系统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2.4 测控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 第22-31页 |
2.4.1 牵引网模型简化 | 第22-23页 |
2.4.2 牵引网导线仿真模型 | 第23-25页 |
2.4.3 牵引变电所仿真模型 | 第25-26页 |
2.4.4 牵引网仿真模型 | 第26-27页 |
2.4.5 数据采集和断路器模型 | 第27-28页 |
2.4.6 故障判断模型 | 第28-29页 |
2.4.7 控制室模型 | 第29页 |
2.4.8 牵引网测控系统模型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短路故障分析与测控系统仿真 | 第32-58页 |
3.1 牵引网短路故障理论分析 | 第32-35页 |
3.1.1 单线直供牵引网T-R短路 | 第32页 |
3.1.2 双线直供末端并联牵引网T-R短路 | 第32-34页 |
3.1.3 单线直供双边供电牵引网T-R短路 | 第34页 |
3.1.4 双线直供双边供电牵引网T-R短路 | 第34-35页 |
3.2 测控系统短路故障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35-53页 |
3.2.1 短路故障时端口电压统计与分析 | 第36-37页 |
3.2.2 短路故障时故障潮流符号值模拟验证 | 第37-43页 |
3.2.3 短路故障时测控系统运行仿真 | 第43-53页 |
3.3 短路故障测距 | 第53-57页 |
3.3.1 测量阻抗与故障距离间关系 | 第53-54页 |
3.3.2 短路故障测距仿真 | 第54-56页 |
3.3.3 短路故障位置标定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测控系统方案研究 | 第58-63页 |
4.1 信息量的采集与传输 | 第58-59页 |
4.1.1 信息量的采集 | 第58页 |
4.1.2 信息量的传输 | 第58-59页 |
4.2 数据同步采集方法分析 | 第59-62页 |
4.2.1 数据的同步方法 | 第59-61页 |
4.2.2 测控系统数据同步方案的选择 | 第61-62页 |
4.3 测控数据处理算法选择 | 第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分段供电与既有供电可靠性对比分析 | 第63-71页 |
5.1 单线直供牵引网 | 第63-64页 |
5.2 双线直供末端并联牵引网 | 第64-66页 |
5.3 单线直供双边供电牵引网 | 第66-68页 |
5.4 双线直供双边供电牵引网 | 第68-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