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题目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2 国内相关学科研究 | 第15-16页 |
1.3.3 国外相关学科研究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20-21页 |
第2章 茶马古道北部大道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 第21-33页 |
2.1 茶马古道北部大道概况 | 第21-23页 |
2.1.1 茶马古道概念的提出 | 第21页 |
2.1.2 茶马古道北部大道的界定 | 第21-22页 |
2.1.3 北部大道对甘孜北部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 北部大道沿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 第23-31页 |
2.2.1 北部大道沿线独特的自然环境 | 第23-24页 |
2.2.2 北部大道沿线多元的人文环境 | 第24-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北部大道城市聚落的独特性 | 第33-62页 |
3.1 驿站古道聚落起源 | 第33-34页 |
3.2 沿线城镇择址和城镇功能类型 | 第34-38页 |
3.2.1 择址因素 | 第34-36页 |
3.2.2 城镇功能类型 | 第36-38页 |
3.3 北部大道传统城镇空间形态 | 第38-50页 |
3.3.1 康定县城镇发展和空间形态演变 | 第39-41页 |
3.3.2 炉霍县城镇发展和空间形态演变 | 第41-44页 |
3.3.3 道孚县城镇发展和空间形态演变 | 第44-46页 |
3.3.4 甘孜县城镇发展和空间形态演变 | 第46-48页 |
3.3.5 德格县城镇发展和空间形态演变 | 第48-50页 |
3.4 北部大道城市聚落独特性 | 第50-60页 |
3.4.1 内地化对北部大道城镇影响 | 第50-53页 |
3.4.2 商业化对北部大道城镇影响 | 第53-55页 |
3.4.3 移民对北部大道城镇影响 | 第55-58页 |
3.4.4 交通对北部大道城市影响 | 第58-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北部大道沿线城镇民居实例 | 第62-94页 |
4.1 城镇民居类型 | 第62-68页 |
4.1.1 按使用者身份分类 | 第62-64页 |
4.1.2 按使用性质分类 | 第64-67页 |
4.1.3 按民居风格分类 | 第67-68页 |
4.2 民居功能要素组成 | 第68-71页 |
4.3 康定民居实例 | 第71-74页 |
4.3.1 康定城镇藏式民居整体慨况 | 第71-72页 |
4.3.2 康定藏式民居实例 | 第72-74页 |
4.4 道孚民居实例 | 第74-78页 |
4.4.1 道孚城镇藏式民居整体概况 | 第74-75页 |
4.4.2 道孚藏式民居实例 | 第75-78页 |
4.5 炉霍民居实例 | 第78-82页 |
4.5.1 炉霍城镇藏式民居整体概况 | 第78-79页 |
4.5.2 炉霍藏式民居实例 | 第79-82页 |
4.6 甘孜民居实例 | 第82-86页 |
4.6.1 甘孜城镇藏式民居整体概况 | 第82页 |
4.6.2 甘孜藏式民居实例 | 第82-86页 |
4.7 德格民居实例 | 第86-91页 |
4.7.1 德格城镇民居整体概况 | 第86-88页 |
4.7.2 德格藏式民居实例 | 第88-91页 |
4.8 本章小节 | 第91-94页 |
第5章 解析茶马古道城镇藏式民居形态 | 第94-123页 |
5.1 平面形态 | 第94-105页 |
5.1.1 北部大道藏式建筑平面形态概述 | 第94页 |
5.1.2 北部大道藏式建筑平面形态的形成 | 第94-99页 |
5.1.3 藏式建筑平面形态类型 | 第99-103页 |
5.1.4 藏式建筑平面空间在历史中的变化 | 第103-105页 |
5.2 面形态 | 第105-112页 |
5.2.1 屋身立面 | 第106-110页 |
5.2.2 屋顶立面 | 第110-112页 |
5.3 内部空间形态 | 第112-122页 |
5.3.1 内部空间形态的基石——地望风俗 | 第113-116页 |
5.3.2 内部空间形态的骨架——结构体系 | 第116-119页 |
5.3.3 内部空间形态的做法——建筑构造 | 第119-121页 |
5.3.4 内部空间形态的美化——内部装饰 | 第121-12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6章 茶马古道传统藏式民居发展思考 | 第123-133页 |
6.1 可持续与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 | 第123-126页 |
6.1.1 茶马古道——线性文化遗产 | 第123页 |
6.1.2 茶马古道保护现状 | 第123-125页 |
6.1.3 可持续——茶马古道的线性遗产保护策略 | 第125-126页 |
6.2 传统藏式民居保护 | 第126-132页 |
6.2.1 空巢现象——新建藏式民居“负符号学”现状 | 第126-128页 |
6.2.2 历史传承——传统藏式民居保护构思 | 第128-130页 |
6.2.3 有机更新——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 第130-13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结语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3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