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2-13页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概况 | 第13-29页 |
1.3.1 钴酸锂正极材料(LiCoO_2) | 第14-15页 |
1.3.2 锰酸锂正极材料(LiMn2O_4) | 第15-17页 |
1.3.3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Li FePO_4) | 第17-18页 |
1.3.4 富锂正极材料xLi_2MnO_3·(1-x)LiMO_2(M=Ni, Co, Fe | 第18-19页 |
1.3.5 Fe-Mn基富锂材料(1-x)Li2MnO_3·xLiFeO_2 | 第19-29页 |
1.4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内容 | 第29-32页 |
第2章 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32-40页 |
2.1 实验中所需要的化学试剂 | 第32页 |
2.2 材料物理表征方法 | 第32-36页 |
2.2.1 热重分析(TG-DTA) | 第32-33页 |
2.2.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3-34页 |
2.2.3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34页 |
2.2.4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HR-TEM) | 第34-35页 |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35页 |
2.2.6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ICP-AES) | 第35-36页 |
2.2.7 比表面积分析(BET) | 第36页 |
2.2.8 X射线荧光分析(XRF) | 第36页 |
2.3 材料电化学表征方法 | 第36-40页 |
2.3.1 扣式电池的组装 | 第36-37页 |
2.3.2 恒流充放电测试及相关参数 | 第37页 |
2.3.3 容量微分曲线(dQ/dV) | 第37-38页 |
2.3.4 交流阻抗测试(EIS) | 第38-40页 |
第3章 ZrO_2修饰Fe-Mn富锂正极材料Li_(1.26)Fe_(0.22)Mn_(0.5)2O_2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40-58页 |
3.1 Li_(1.26)Fe_(0.22)Mn_(0.5)2O_2及其表面修饰ZrO_2的制备 | 第41-42页 |
3.2 ZrO_2修饰过程的热处理温度选择 | 第42-43页 |
3.3 ZrO_2修饰Li_(1.26)Fe_(0.22)Mn_(0.5)2O_2的表征 | 第43-46页 |
3.3.1 晶体结构分析 | 第43-44页 |
3.3.2 形貌分析 | 第44-46页 |
3.3.3 修饰量的分析 | 第46页 |
3.4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6-52页 |
3.4.1 充放电曲线分析 | 第46-48页 |
3.4.2 循环性能分析 | 第48-50页 |
3.4.3 倍率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3.4.4 不同修饰量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3.5 XPS分析 | 第52-53页 |
3.6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53-5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4章 基于富锂材料的表面碱性对Li_(1.26)Fe_(0.22)Mn_(0.5)2O_2进行RuO_2包覆和活化修饰 | 第58-80页 |
4.1 基于富锂材料的表面碱性包覆Li_(1.26)Fe_(0.22)Mn_(0.5)2O_2 | 第59-60页 |
4.1.1 Li_(1.26)Fe_(0.22)Mn_(0.5)2O_2的制备 | 第59页 |
4.1.2 基于富锂材料的表面碱性包覆RuO_2 | 第59-60页 |
4.2 RuO_2修饰Li_(1.26)Fe_(0.22)Mn_(0.5)2O_2的表征 | 第60-66页 |
4.2.1 结构分析 | 第60-62页 |
4.2.2 元素含量分析 | 第62页 |
4.2.3 形貌分析 | 第62-66页 |
4.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6-72页 |
4.4 修饰方法改善性能的机理研究 | 第72-79页 |
4.4.1 电子衍射分析 | 第73-74页 |
4.4.2 XPS表征 | 第74-76页 |
4.4.3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76-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Fe-Mn富锂材料的功能性表面修饰 | 第80-90页 |
5.1 功能性双修饰的Fe-Mn富锂材料的制备 | 第81页 |
5.2 晶体结构分析 | 第81-82页 |
5.3 形貌分析 | 第82-84页 |
5.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84-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