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农村社会学论文

农民合作组织结构与行动策略研究--基于S村农家乐协会的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导言第8-19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背景第8页
        1.1.2 选题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3页
        1.2.1 国外关于农民合作组织的研究综述第9-11页
        1.2.2 国内关于农民合作组织的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3 国内关于农家乐合作组织研究的文献述评第13页
    1.3 研究设计第13-19页
        1.3.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相关概念与理论框架第14-16页
        1.3.3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4 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第17-19页
第二章 S村农民合作的历史演进第19-29页
    2.1 传统时期的农民合作第19-21页
        2.1.1 以家庭和家族为核心的社会结构第19-20页
        2.1.2 伦理本位与差序格局第20-21页
        2.1.3 基于血缘、地缘展开的内生型合作第21页
    2.2 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农民合作第21-25页
        2.2.1 社会结构的重建第21-22页
        2.2.2 以集体意识为纽带的机械团结第22-23页
        2.2.3 集体劳动式的外生型农民合作第23-25页
    2.3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农民合作第25-29页
        2.3.1 社会转型与分化第25-27页
        2.3.2 交往方式的转变与半熟人社会的形成第27-28页
        2.3.3 农民合作的现实需求与民间合作组织的兴起第28-29页
第三章 S村农家乐协会的组织结构第29-55页
    3.1 S村农家乐协会的基本情况第29-34页
        3.1.1 S村农家乐产业的兴起与发展第29-31页
        3.1.2 S村农家乐协会的功能与运作第31-34页
    3.2 协会成员的人际关系互动结构第34-39页
        3.2.1 协会成员人际关系的变化:经济因素的不断渗透第34-37页
        3.2.2 协会成员人际关系的结构特征第37-39页
    3.3 协会内部群体间的互动结构第39-46页
        3.3.1 领导与依附:管理群体与农民群体间的互动结构第39-42页
        3.3.2 差异与共生:不同行业农民群体间的互动结构第42-43页
        3.3.3 核心与边缘:本地经营户群体与外地承包户群体间的互动结构第43-46页
    3.4 协会的外部互动结构第46-51页
        3.4.1 自主与干预:协会与行政组织间的互动结构第46-49页
        3.4.2 带动与互惠:协会与企业的互动结构第49-50页
        3.4.3 竞争与合作:同行业合作组织间的互动结构第50-51页
    3.5 S村农家乐协会组织结构图解第51-55页
第四章 S村农家乐协会的结构困境与行动策略探析第55-65页
    4.1 结构困境:S村农家乐协会行动策略的制定依据第55-58页
        4.1.1 人际交往层次:合作内容单一化与合作形式同质化第55-56页
        4.1.2 群体互动层次:民主监督机制和维权渠道有待完善第56-57页
        4.1.3 对外交往层次:协会身份的模糊化与自主权的萎缩第57-58页
    4.2 建立S村农家乐协会应对发展困境的“三层行动策略”第58-65页
        4.2.1 促进协会成员合作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第58-61页
        4.2.2 推动协会内部民主监督机制的健全化第61-62页
        4.2.3 维护协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第62-65页
小结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感染性休克早期多糖包被的变化及不同剂量液体复苏对其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ConView脑电意识状态法与BIS法监测患者异丙酚镇静深度准确性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