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同多钼酸簇合物的有机无机杂化物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0页
    1.1 课题背景第10-11页
    1.2 多金属氧酸盐简介第11-12页
    1.3 多金属钼氧酸盐第12-28页
        1.3.1 几种典型的同多钼氧酸盐结构第13-16页
        1.3.2 其它类型的同多钼氧酸盐结构第16-18页
        1.3.3 金属或有机组分修饰的同多铝氧酸盐第18-22页
        1.3.4 不同钼氧酸盐结构单元共存的化合物研究第22-28页
    1.4 选题依据和目的第28-29页
    1.5 仪器及试剂第29-30页
第二章 基于八核钼簇的钼酸盐化合物的研究第30-50页
    2.1 化合物1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第30-36页
        2.1.1 化合物(NH_4)_(6n)[Mn(H_2O)_2Mo_8_(28)]_n(H_2O)_(2n)(1)的合成第30页
        2.1.2 晶体结构第30-33页
        2.1.3 红外光谱第33页
        2.1.4 紫外可见光谱第33-34页
        2.1.5 热重分析第34-35页
        2.1.6 XRD表征第35页
        2.1.7 电化学性质第35-36页
    2.2 化合物2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第36-41页
        2.2.1 化合物[Cu_2(bilb)_3(β-Mo_80_(26)]·2H_2O(2)的合成第36页
        2.2.2 晶体结构第36-39页
        2.2.3 红外光谱第39-40页
        2.2.4 固体紫外可见光谱第40页
        2.2.5 热重分析第40-41页
        2.2.6 XRD表征第41页
    2.3 化合物3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第41-48页
        2.3.1 化合物[Cu_2H_4(bix)_6(α-Mo_8O_(26))(β-Mo_80_(26)]·2H_20(3)的合成第41-42页
        2.3.2 晶体结构第42-46页
        2.3.3 红外光谱第46-47页
        2.3.4 固体紫外可见光谱第47页
        2.3.5 热重分析第47-48页
        2.3.6 XRD表征第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三章 以新型十核钼簇构筑的有机无机杂的研究第50-59页
    3.1 化合物4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第50-57页
        3.1.1 化合物(NH_4)_(2n)[Cu_3(atrz)_6Mo_(10)O_(34)]_n(4)的合成第50页
        3.1.2 晶体结构第50-53页
        3.1.3 红外光谱第53-54页
        3.1.4 固体紫外可见光谱第54-55页
        3.1.5 热重分析第55页
        3.1.6 XRD表征第55-56页
        3.1.7 电化学性质第56页
        3.1.8 磁学性质第56-57页
    3.2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基于七核钼簇的有机无机杂的研究第59-66页
    4.1 化合物5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第59-65页
        4.1.1 化合物Na_2(H_2O)_7Cu(enMe)_2_Mo_7O_(24)·2H_2(5)的合成第59页
        4.1.2 晶体结构第59-62页
        4.1.3 红外光谱第62-63页
        4.1.4 固体紫外可见光谱第63-64页
        4.1.5 热重分析第64页
        4.1.6 XRD表征第64-65页
    4.2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以三氧化钼构筑的有机无机杂的研究第66-71页
    5.1 化合物6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第66-70页
        5.1.1 化合物[(MoO_3)_2(atrz)_2]_n(6)的合成第66页
        5.1.2 晶体结构第66-68页
        5.1.3 红外光谱第68-69页
        5.1.4 固体紫外可见光谱第69页
        5.1.5 热重分析第69-70页
        5.1.6 XRD表征第70页
    5.2 本章小结第70-71页
本文总结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2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2-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病变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不同血运重建策略探讨
下一篇:各种腰椎融合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