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本文的重点、难点及可能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一、农民 | 第16-17页 |
二、农民收入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一、公共政策理论 | 第18-19页 |
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19-20页 |
三、城乡统筹发展理论 | 第20-22页 |
第二章 1978年以来宿迁市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 | 第22-34页 |
第一节 农民收入在绝对数上的增长变化 | 第22-27页 |
一、第一阶段:1979年-1985年,第一次快速增长阶段 | 第23页 |
二、第二阶段:1985年-1988年,相对低速增长阶段 | 第23-24页 |
三、第三阶段:1989年-1991年,收入实际下降阶段 | 第24页 |
四、第四阶段:1992年-1998年,第二次快速增长阶段 | 第24-25页 |
五、第五阶段:1999年-2003年,增长停滞阶段 | 第25-26页 |
六、第六阶段:2004年-2014年,第三次快速增长阶段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农民收入结构上的变化 | 第27-31页 |
一、家庭经营性收入变化情况 | 第28-29页 |
二、工资性收入变化情况 | 第29-31页 |
三、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变化情况 | 第31页 |
第三节 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 第31-32页 |
第四节 近三十年来宿迁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变化综述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影响宿迁市农民收入的原因分析 | 第34-44页 |
第一节 农业自身的弱质性 | 第34-35页 |
一、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 第34页 |
二、市场风险大 | 第34-35页 |
三、获得资金困难 | 第35页 |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 | 第35-37页 |
一、农业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二、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农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 | 第37-38页 |
一、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 第37-38页 |
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 | 第38页 |
三、保障不到位 | 第38页 |
第四节 城镇化水平 | 第38-39页 |
第五节 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 | 第39-40页 |
第六节 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行为 | 第40-44页 |
一、国家政策的影响 | 第40-41页 |
二、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推动农民增收的典型案例 | 第44-52页 |
第一节 重视农业立法和补贴 | 第44-46页 |
一、主要做法 | 第44-45页 |
二、借鉴意义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 | 第46-47页 |
一、主要做法 | 第46-47页 |
二、借鉴意义 | 第47页 |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 | 第47-49页 |
一、主要做法 | 第47-49页 |
二、借鉴意义 | 第49页 |
第四节 互联网+农业 | 第49-52页 |
一、主要做法 | 第49-50页 |
二、借鉴意义 | 第50-52页 |
第五章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选择 | 第52-58页 |
第一节 建设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 第52-53页 |
一、建立完善的农业投入机制 | 第52页 |
二、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 | 第52-53页 |
三、提高农业生产服务和保障水平 | 第53页 |
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53页 |
第二节 推进“三大集中”,转变农民身份 | 第53-55页 |
一、推进工业集中,把农民变为工人 | 第54页 |
二、推进土地集中,把农民变为股东 | 第54页 |
三、推进人口集中,把农民变为市民 | 第54-55页 |
第三节 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农村活力 | 第55-56页 |
一、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 | 第55页 |
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第55页 |
三、深入户籍制度改革 | 第55-56页 |
第四节 严格落实惠农政策,减轻农民增收的外部压力 | 第56-58页 |
一、加强对农民补贴 | 第56页 |
二、持续减轻农民负担 | 第56-57页 |
三、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57页 |
四、深入实施脱贫攻坚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