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退役期环境评价与修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9页
    1.2 国内外圾填埋场封场修复现状第9-12页
        1.2.1 国外垃圾填埋场封场修复现状第9-11页
        1.2.2 国内垃圾填埋场封场修复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页
    1.4 研究内容第12页
    1.5 研究方法第12-15页
第2章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概况第15-23页
    2.1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发展及其意义第15页
    2.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基本流程第15-17页
        2.2.1 卫生填埋场选址第15页
        2.2.2 卫生填埋场建场第15-16页
        2.2.3 卫生填埋场运行期第16页
        2.2.4 卫生填埋场封场第16-17页
    2.3 垃圾填埋场内部的微生物过程第17-18页
    2.4 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第18-20页
        2.4.1 垃圾渗滤液的环境问题第18-19页
        2.4.2 填埋气体的环境问题第19页
        2.4.3 垃圾填埋场的其他环境问题第19-20页
    2.5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方法第20-21页
        2.5.1 垃圾堆体整治第20页
        2.5.2 封场覆盖与防渗系统第20页
        2.5.3 填埋气导排与处理系统第20页
        2.5.4 渗滤液导排与处理系统第20-21页
        2.5.5 雨洪水导排系统第21页
        2.5.6 绿化与植被恢复第21页
    2.6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1-22页
        2.6.1 工程建设不规范第21-22页
        2.6.2 监测管理不到位第22页
        2.6.3 生态建设不合理第22页
    2.7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3-39页
    3.1 垃圾填埋场封场评价特点第23页
        3.1.1 缺乏公认的指标第23页
        3.1.2 评价的角度不同第23页
    3.2 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第23-24页
        3.2.1 科学性原则第23页
        3.2.2 目的性原则第23页
        3.2.3 系统性原则第23-24页
        3.2.4 层次性原则第24页
        3.2.5 重点性原则第24页
        3.2.6 可行性原则第24页
    3.3 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评价因子分析与筛选第24-26页
        3.3.1 工程建设评价因素分析与确定第24-25页
        3.3.2 生态建设状况评价因素分析与确定第25页
        3.3.3 监测管理评价因素分析与确定第25-26页
    3.4 确定封场评价指标第26-27页
    3.5 确定各因素权重——层次分析法第27-35页
        3.5.1 层次分析法步骤第28-30页
        3.5.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0-35页
    3.6 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第35-37页
    3.7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4章 石家庄峡石沟垃圾填埋场封场评价第39-49页
    4.1 自然环境概况第39-40页
        4.1.1 地形地貌第39页
        4.1.2 气候特征第39页
        4.1.3 地质构造第39-40页
        4.1.4 水文地质第40页
    4.2 石家庄市峡石沟垃圾卫生填埋场概况第40页
    4.3 垃圾填埋场封场评价第40-47页
        4.3.1 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第41页
        4.3.2 垃圾堆体整形第41页
        4.3.3 填埋气和渗滤液收集与处理系统系统第41-43页
        4.3.4 覆盖层与防渗系统第43-45页
        4.3.5 生态协调性第45页
        4.3.6 植被覆盖率第45页
        4.3.7 设备运行与维护第45页
        4.3.8 环境定期监测与安全排查第45-46页
        4.3.9 制度建立与落实第46页
        4.3.10 生态环境后续管理与建设第46-47页
    4.4 评价结果第47页
    4.5 封场工程优化建议第47页
    4.6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5章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第49-53页
    5.1 生态修复理论第49页
    5.2 垃圾填埋场的生态环境问题第49-50页
    5.3 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恢复措施第50页
    5.4 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管理第50页
    5.5 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定位分析第50-51页
    5.6 石家庄峡石沟垃圾填埋场生态恢复建议第51页
    5.7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波局放检测在GIS耐压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Socket的X射线分幅相机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