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25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2.1 岩体裂隙几何特征研究 | 第16-19页 |
1.2.2 分形理论在裂隙岩体几何特征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2.3 差分进化算法的应用 | 第20-21页 |
1.2.4 岩体裂隙几何特征参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4 取得成果 | 第23-25页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及岩体结构特征 | 第25-34页 |
2.1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25-30页 |
2.1.1 地形地貌 | 第25-27页 |
2.1.2 岩性及工程地质岩组 | 第27-28页 |
2.1.3 坝区地质构造 | 第28-30页 |
2.2 岩体结构特征 | 第30-33页 |
2.2.1 岩体结构分级 | 第30-32页 |
2.2.2 研究区主要结构面类型 | 第32-33页 |
2.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岩体节理几何特征分布的传统研究 | 第34-64页 |
3.1 概述 | 第34-35页 |
3.2 前期平硐揭示基体裂隙几何特征的统计分析 | 第35-51页 |
3.2.1 平硐基体裂隙的获取 | 第35-40页 |
3.2.3 平硐各组优势裂隙几何特征统计 | 第40-51页 |
3.3 建基面开挖揭示基体裂隙几何特征的统计分析 | 第51-63页 |
3.3.1 建基面基体裂隙的获取 | 第51页 |
3.3.2 建基岩体中优势裂隙 | 第51-53页 |
3.3.3 建基岩体中优势裂隙几何特征统计 | 第53-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岩体节理几何特征分形的改进及程序设计 | 第64-83页 |
4.1 概述 | 第64页 |
4.2 CANTOR集理论应用及编程设计 | 第64-72页 |
4.2.1 Cantor集构造原理 | 第64-65页 |
4.2.2 Cantor集的Matlab编程设计 | 第65-66页 |
4.2.3 Cantor集合的启示 | 第66页 |
4.2.4 迹长、间距数据区间的分形维计算 | 第66-67页 |
4.2.5 程序设计及说明 | 第67-72页 |
4.3 盒维数的改进及程序设计 | 第72-82页 |
4.3.1 盒维数测定方法 | 第72页 |
4.3.2 盒维数的应用及方法改进 | 第72-78页 |
4.3.3 产状极点图分形编程设计 | 第78-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5章 基于分形维节理几何特征的定量分析 | 第83-120页 |
5.1 节理产状极点分布特征的分形研究 | 第83-97页 |
5.1.1 建基岩体开挖前后节理产状极点图对比分析 | 第83-86页 |
5.1.2 平均产状分析 | 第86-87页 |
5.1.3 优势产状分析 | 第87-91页 |
5.1.4 分形维D的差异分析 | 第91-97页 |
5.2 节理迹长的分形研究 | 第97-108页 |
5.2.1 优势迹长区间确定 | 第97-98页 |
5.2.2 节理迹长分形维统计 | 第98-99页 |
5.2.3 迹长区间对比分析 | 第99-100页 |
5.2.4 迹长区间分形维D相关性因素分析 | 第100-102页 |
5.2.5 迹长区间分形特征描述 | 第102-108页 |
5.3 节理间距分形特征分析 | 第108-119页 |
5.3.1 节理间距分形维统计 | 第108-109页 |
5.3.2 间距区间差异性分析 | 第109-110页 |
5.3.3 间距区间分形维D相关性因素分析 | 第110-113页 |
5.3.4 间距区间分形特征描述 | 第113-11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6章 节理几何参数预测模型建立 | 第120-140页 |
6.1 基本差分进化算法 | 第120-123页 |
6.1.1 种群初始化 | 第121页 |
6.1.2 差分变异操作 | 第121页 |
6.1.3 变量边界约束的控制 | 第121-122页 |
6.1.4 杂交操作 | 第122页 |
6.1.5 选择操作 | 第122-123页 |
6.2 改进差分进化算法 | 第123-139页 |
6.2.1 种群数组产生 | 第123-124页 |
6.2.2 初始种群的分形变异操作 | 第124-125页 |
6.2.3 两个种群的杂交操作 | 第125页 |
6.2.4 参数选取及分析 | 第125-133页 |
6.2.5 边界条件及选择操作 | 第133-134页 |
6.2.6 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编程设计 | 第134-13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第7章 几何参数模型的应用与检验 | 第140-149页 |
7.1 概述 | 第140页 |
7.2 程序输入参数的设置 | 第140-141页 |
7.3 产状几何参数的模拟与分析 | 第141-145页 |
7.4 迹长的模拟分析与检验 | 第145-147页 |
7.5 间距的模拟分析与检验 | 第147-148页 |
7.6 小结 | 第148-149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3页 |
附录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