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磨削加工与磨床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磨削加工工艺论文--珩磨加工论文

难加工材料超声珩磨加工的机理及试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主要符号表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难加工材料超声珩磨加工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超声振动加工特点第11-12页
    1.3 超声振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第12-17页
        1.3.1 超声振动孔加工第12-13页
        1.3.2 超声振动表面光整加工第13-15页
        1.3.3 复合超声振动加工第15-17页
    1.4 题目来源第17-18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6 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超声振动珩磨加工的机理研究第20-35页
    2.1 纵扭超声珩磨的工作原理第20-21页
        2.1.1 纵向超声珩磨的工作原理第20-21页
        2.1.2 纵扭超声珩磨的工作原理第21页
    2.2 纵扭复合振动的产生机理第21-23页
    2.3 纵扭超声珩磨的运动分析第23-28页
        2.3.1 纵扭超声珩磨的运动分析第23-27页
        2.3.2 纵扭超声珩磨的临界速度的确定第27-28页
    2.4 超声珩磨的空切削现象第28-29页
    2.5 超声空化效应第29-32页
        2.5.1 空化泡力学分析第29-32页
        2.5.2 空化泡作用第32页
    2.6 纵扭超声珩磨的材料去除分析第32-33页
    2.7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超声振动珩磨声振系统的选择与设计第35-50页
    3.1 超声波发生器和换能器的选用第35-37页
    3.2 带斜槽传振杆的变幅杆的设计第37-39页
    3.3 弯曲振动圆盘的设计第39-40页
    3.4 振动传递系统系统动力学分析第40-48页
        3.4.1 有限元分析ANSYS简介第40-41页
        3.4.2 带斜槽传振杆的变幅杆各个参数对纵扭振动的影响第41-44页
        3.4.3 模态分析第44-45页
        3.4.4 瞬态动力学分析第45-47页
        3.4.5 谐响应分析第47-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纵扭超声振动珩磨声振系统的试验研究第50-64页
    4.1 换能器的振动试验第50页
    4.2 传振杆的修正第50-51页
    4.3 弯曲振动圆盘的修正第51-52页
    4.4 斜槽的修正第52-56页
        4.4.1 试验目的第52页
        4.4.2 试验条件第52-53页
        4.4.3 试验方法第53-55页
        4.4.4 试验结果分析第55-56页
    4.5 声振系统的频率测试第56-60页
        4.5.1 试验目的第56-57页
        4.5.2 试验仪器第57页
        4.5.3 试验方法第57-59页
        4.5.4 试验结果分析第59-60页
    4.6 振动传递系统的纵扭振动检测第60-63页
        4.6.1 试验目的第60页
        4.6.2 试验仪器第60页
        4.6.3 试验方法第60页
        4.6.4 试验结果分析第60-63页
    4.7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难加工材料超声振动珩磨试验研究第64-74页
    5.1 难加工材料性能简介第64-65页
    5.2 超声珩磨装置的研制第65-68页
    5.3 试验目的第68页
    5.4 试验条件第68页
    5.5 试验方法第68-71页
        5.5.1 对比试验第69-70页
        5.5.2 正交试验第70-71页
    5.6 试验结果分析第71-73页
    5.7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6.1 结论第74-75页
    6.2 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为例
下一篇:宜宾市居住区水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