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电子对抗(干扰及抗干扰)论文--干扰论文

空间信息网络的干扰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背景第11-13页
        1.1.1 空间信息网络第11-12页
        1.1.2 空间战和电子战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1.2.1 干扰攻击的可能性研究第13-14页
        1.2.2 干扰攻击的类型和分类研究第14-15页
        1.2.3 干扰攻击的性能指标研究第15-16页
        1.2.4 抗干扰攻击的研究第16-17页
        1.2.5 攻击方法的研究第17-19页
        1.2.6 本文研究问题的引出第19-20页
    1.3 本文的研究问题第20-21页
        1.3.1 研究的目的第20页
        1.3.2 研究的内容第20-21页
        1.3.3 研究的难点第21页
    1.4 论文结构第21-23页
2 空间信息网络干扰问题的数学模型和全干扰问题第23-47页
    2.1 概述第23页
    2.2 空间信息网络干扰问题的数学模型第23-33页
        2.2.1 空间信息网络的结构第23-25页
        2.2.2 干扰功率和信号功率比(JSR)模型第25-26页
        2.2.3 干扰问题的数学模型第26-28页
        2.2.4 性能指标第28-31页
        2.2.5 干扰问题的分析第31-32页
        2.2.6 本文解决问题的思路第32-33页
    2.3 全干扰问题研究第33-45页
        2.3.1 全干扰问题第33-34页
        2.3.2 JN(N,≥N)的全干扰第34页
        2.3.3 可以无限增大JSR参数 φ 的全干扰第34-35页
        2.3.4 JN(2,1)的全干扰第35-37页
        2.3.5 JN(3,1)的全干扰第37-44页
        2.3.6 JN(≥4,1)的全干扰第44-45页
        2.3.7 JN(N,≥2)的全干扰第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3 启发式干扰法第47-75页
    3.1 概述第47-49页
        3.1.1 部分干扰问题定义第47页
        3.1.2 本章的研究第47-48页
        3.1.3 仿真环境第48-49页
    3.2 随机干扰法第49页
    3.3 PSO干扰法第49-56页
        3.3.1 分析第49-50页
        3.3.2 PSO干扰法第50-52页
        3.3.3 PSO干扰法复杂性第52-53页
        3.3.4 PSO干扰法仿真第53-55页
        3.3.5 PSO干扰法分析第55-56页
    3.4 GA干扰法第56-61页
        3.4.1 分析第56页
        3.4.2 GA干扰法第56-58页
        3.4.3 GA干扰法复杂性第58页
        3.4.4 GA干扰法仿真第58-61页
        3.4.5 GA干扰法分析第61页
    3.5 三点(TP, THREEPOINTS)干扰法第61-71页
        3.5.1 分析第61-62页
        3.5.2 两点(TwoPoints)干扰法第62-64页
        3.5.3 三点干扰法第64-66页
        3.5.4 三点干扰法复杂性第66页
        3.5.5 三点干扰法仿真第66-70页
        3.5.6 三点干扰法分析第70-71页
    3.6 本章小结第71-75页
        3.6.1 提出的干扰法第71-72页
        3.6.2 仿真结果分析第72页
        3.6.3 本章结论和选用策略第72-75页
4 NJRL贪心干扰方法第75-107页
    4.1 概述第75-76页
    4.2 AMN_U2C干扰法第76-84页
        4.2.1 分析第76-77页
        4.2.2 AMN_U2C干扰法第77-79页
        4.2.3 AMN_U2C干扰法复杂性第79页
        4.2.4 AMN_U2C干扰法仿真第79-83页
        4.2.5 AMN_U2C干扰法分析第83-84页
    4.3 AMN_U2U干扰法第84-92页
        4.3.1 分析第84-85页
        4.3.2 AMN_U2U干扰法第85-88页
        4.3.3 AMN_U2U干扰法复杂性第88页
        4.3.4 AMN_U2U干扰法仿真第88-91页
        4.3.5 AMN_U2U干扰法分析第91-92页
    4.4 AMN_PSO干扰法第92-102页
        4.4.1 分析第92-96页
        4.4.2 AMN_PSO干扰法第96-98页
        4.4.3 AMN_PSO干扰法复杂性第98页
        4.4.4 AMN_PSO干扰法仿真第98-102页
        4.4.5 AMN_PSO干扰法分析第102页
    4.5 分析及结论第102-105页
        4.5.1 所做工作第102-103页
        4.5.2 仿真结果分析第103-104页
        4.5.3 结论第104-105页
        4.5.4 选用策略第105页
    4.6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5 带拓扑预测的干扰方法第107-159页
    5.1 概述第107页
    5.2 有效干扰规则研究第107-124页
        5.2.1 分析第107页
        5.2.2 影响变量分析第107-108页
        5.2.3 干扰器位置的影响第108-110页
        5.2.4 RMM干扰器的影响变量第110-116页
        5.2.5 可用知识对干扰效果的影响第116-123页
        5.2.6 干扰规则第123-124页
    5.3 拓扑预测方法研究第124-137页
        5.3.1 简介第124-125页
        5.3.2 无人机运动模型第125-126页
        5.3.3 拓扑预测方法第126-135页
        5.3.4 仿真和分析第135-137页
        5.3.5 拓扑预测小结第137页
    5.4 基于拓扑预测的干扰方法第137-157页
        5.4.1 简介第137-138页
        5.4.2 带拓扑预测的干扰法第138-145页
        5.4.3 仿真和分析第145-157页
    5.5 本章小结第157-159页
6 总结第159-161页
    6.1 所做工作和相关成果第159页
    6.2 论文的创新和意义第159-160页
    6.3 还需的改进第160-161页
致谢第161-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1页
附录第171-173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171-172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72页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制定的国际、国家标准成果第172页
    D.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授权的专利成果第172页
    E.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软件著作权第172-173页
    F.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教学成果第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QS县农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研究
下一篇:基于EVA的JZ钻井公司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