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超级电容器的概述第14-16页
        1.1.1 超级电容器的简介第14-15页
        1.1.2 超级电容器的原理第15页
        1.1.3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及应用第15-16页
    1.2 纤维素纳米纤维的概述第16-19页
        1.2.1 纤维素纳米纤维的简介第16-17页
        1.2.2 CNFs的制备方法第17-18页
            1.2.2.1 酶解法第17页
            1.2.2.2 酸水解法第17页
            1.2.2.3 机械法第17-18页
            1.2.2.4 生物法第18页
        1.2.3 CNFs的应用第18-19页
            1.2.3.1 造纸工业第18页
            1.2.3.2 医药工业第18页
            1.2.3.3 复合材料第18-19页
            1.2.3.4 柔性导电基板材料第19页
    1.3 碳纳米管的概述第19-22页
        1.3.1 CNTs的性质第19页
        1.3.2 CNT的制备第19-20页
            1.3.2.1 电弧放电法第20页
            1.3.2.2 激光烧蚀法第20页
            1.3.2.3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20页
        1.3.3 CNT的应用第20-22页
            1.3.3.1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第20页
            1.3.3.2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第20-21页
            1.3.3.3 纳米电子器件第21页
            1.3.3.4 复合增强材料第21页
            1.3.3.5 储氢材料第21页
            1.3.3.6 催化剂材料第21页
            1.3.3.7 特殊吸附材料第21页
            1.3.3.8 吸波材料第21-22页
    1.4 聚苯胺的概述第22-23页
        1.4.1 PAN的制备第22-23页
            1.4.1.1 电化学法第22页
            1.4.1.2 溶液法第22页
            1.4.1.3 微乳液法第22页
            1.4.1.4 超声化学法第22-23页
        1.4.2 PAN的应用第23页
            1.4.2.1 电极材料第23页
            1.4.2.2 用于防静电第23页
            1.4.2.3 用于电磁屏蔽第23页
            1.4.2.4 用于防污第23页
            1.4.2.5 电致变色元件第23页
    1.5 石墨烯的概述第23-27页
        1.5.1 石墨烯的制备第24页
            1.5.1.1 微机械剥离法第24页
            1.5.1.2 氧化还原法第24页
            1.5.1.3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24页
        1.5.2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第24-27页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7-28页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第28页
        1.7.1 研究的目的第28页
        1.7.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8页
    1.8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第28-30页
        1.8.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第28-29页
        1.8.2 本课题的创新点第29-30页
第二章 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制备与性能分析第30-39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实验部分第30-34页
        2.2.1 实验原料第30页
        2.2.2 实验设备第30-31页
        2.2.3 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制备第31-32页
        2.2.4 纤维素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第32页
        2.2.5 测试分析方法第32-34页
            2.2.5.1 FE-SEM分析第32-33页
            2.2.5.2 纤维素纳米纤维直径分析第33页
            2.2.5.3 FTIR分析第33页
            2.2.5.4 UV分析第33页
            2.2.5.5 RAMAN分析第33页
            2.2.5.6 XRD分析第33页
            2.2.5.7 机械性能分析第33-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38页
        2.3.1 FE-SEM分析第34页
        2.3.2 纤维素纳米纤维直径分析第34-35页
        2.3.3 FTIR分析第35-36页
        2.3.4 UV分析第36页
        2.3.5 RAMAN分析第36-37页
        2.3.6 XRD分析第37-38页
        2.3.7 机械性能分析第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纤维素纳米纤维与碳纳米管复合电极的制备与性能分析第39-50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实验部分第39-42页
        3.2.1 实验原料第39页
        3.2.2 实验设备第39-40页
        3.2.3 碳纳米管的分散第40-41页
        3.2.4 纤维素纳米纤维/碳纳米管复合电极的制备第41页
        3.2.5 测试与分析方法第41-42页
            3.2.5.1 电导率分析第41页
            3.2.5.2 FE-SEM分析第41页
            3.2.5.3 FTIR分析第41页
            3.2.5.4 RAMAN分析第41页
            3.2.5.5 XRD分析第41页
            3.2.5.6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1-4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3.3.1 导电率分析第42-43页
        3.3.2 SEM分析第43-44页
        3.3.3 FTIR分析第44-45页
        3.3.4 RAMAN分析第45页
        3.3.5 XRD分析第45-46页
        3.3.6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6-49页
            3.3.6.1 循环伏安测试第47页
            3.3.6.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47-48页
            3.3.6.3 交流阻抗测试第48-49页
            3.3.6.4 循环稳定性测试第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纤维素纳米纤维与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与性能分析第50-60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实验部分第50-53页
        4.2.1 实验原料第50页
        4.2.2 实验设备第50-51页
        4.2.3 聚苯胺的制备第51页
        4.2.4 纤维素纳米纤维/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第51-52页
        4.2.5 测试与分析方法第52-53页
            4.2.5.1 电导率分析第52页
            4.2.5.2 RAMAN分析第52页
            4.2.5.3 XRD分析第52页
            4.2.5.4 FE-SEM分析第52页
            4.2.5.5 FTIR分析第52页
            4.2.5.6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2-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59页
        4.3.1 导电率分析第53-54页
        4.3.2 RAMAN分析第54页
        4.3.3 XRD分析第54-55页
        4.3.4 SEM分析第55-56页
        4.3.5 FTIR分析第56-57页
        4.3.6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57-59页
            4.3.6.1 循环伏安测试第57页
            4.3.6.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57-58页
            4.3.6.3 交流阻抗测试第58-59页
            4.3.6.4 循环稳定性测试第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三元复合薄膜电极的制备与性能分析第60-68页
    5.1 引言第60页
    5.2 实验部分第60-62页
        5.2.1 实验原料第60页
        5.2.2 实验设备第60-61页
        5.2.3 三元复合薄膜电极的制备第61页
        5.2.4 测试与分析方法第61-62页
            5.2.4.1 FE-SEM分析第61页
            5.2.4.2 FTIR分析第61页
            5.2.4.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1-6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2-67页
        5.3.1 SEM分析第62-63页
        5.3.2 FTIR分析第63-64页
        5.3.3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64-67页
            5.3.3.1 循环伏安测试第64页
            5.3.3.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64-65页
            5.3.3.3 交流阻抗测试第65-66页
            5.3.3.4 循环稳定性测试第66-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三元复合气凝胶电极的制备与性能分析第68-78页
    6.1 引言第68页
    6.2 实验部分第68-71页
        6.2.1 实验原料第68页
        6.2.2 实验设备第68-69页
        6.2.3 三元复合气凝胶电极的制备第69-70页
        6.2.4 测试与分析方法第70-71页
            6.2.4.1 FE-SEM分析第70页
            6.2.4.2 RAMAN分析第70页
            6.2.4.3 XRD分析第70页
            6.2.4.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70-7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71-77页
        6.3.1 SEM分析第71-72页
        6.3.2 RAMAN分析第72-73页
        6.3.3 XRD分析第73-74页
        6.3.4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74-77页
            6.3.4.1 循环伏安测试第74-75页
            6.3.4.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75-76页
            6.3.4.3 交流阻抗测试第76页
            6.3.4.4 循环稳定性测试第76-77页
    6.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七章 石墨烯插层四元复合电极的制备与性能分析第78-89页
    7.1 引言第78页
    7.2 实验部分第78-81页
        7.2.1 实验原料第78页
        7.2.2 实验设备第78-79页
        7.2.3 石墨烯的热还原制备第79页
        7.2.4 石墨烯插层四元复合电极的制备第79-80页
        7.2.5 测试与分析方法第80-81页
            7.2.5.1 XPS分析第80页
            7.2.5.2 RAMAN分析第80页
            7.2.5.3 XRD分析第80页
            7.2.5.4 FE-SEM分析第80页
            7.2.5.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80-81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81-88页
        7.3.1 XPS分析第81-82页
        7.3.2 RAMAN分析第82-83页
        7.3.3 XRD分析第83页
        7.3.4 SEM分析第83-84页
        7.3.5 电化学性能分析第84-88页
            7.3.5.1 循环伏安测试第85页
            7.3.5.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85-86页
            7.3.5.3 交流阻抗测试第86-87页
            7.3.5.4 循环稳定性测试第87-88页
    7.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8.1 结论第89-90页
    8.2 不足与展望第90-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里戈里长诗《死魂灵》中鸟儿般三套马车的形象
下一篇:制麦塔高大模板支撑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