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明末儒医李中梓 | 第11页 |
二、《医宗必读》简介及其反映的李中梓的主要学术思想 | 第11-13页 |
三、《医宗必读》内科病证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第二部分 《医宗必读》内科方药应用规律探讨 | 第15-3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方剂的来源 | 第15页 |
2.方剂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15-16页 |
3.方药和病证规范 | 第16页 |
4.导入数据 | 第16页 |
5.数据挖掘与分析 | 第16-17页 |
6.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结果 | 第18-33页 |
一、药物分析 | 第18-25页 |
(一)单味药物频次分析 | 第18-22页 |
(二)药物类别分析 | 第22-23页 |
(三)药物性味和归经的统计分析 | 第23-25页 |
二、方剂中用药的关联规则分析 | 第25-29页 |
(一)常用药对分析 | 第25-28页 |
(二)《医宗必读》内科方剂核心药物组合深度分析 | 第28-29页 |
三、异病同治用方分析 | 第29-31页 |
四、煎服法特色分析 | 第31-33页 |
第三部分 《医宗必读》部分内科杂病的深入探讨 | 第33-4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3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 | 第34-43页 |
一、真中风用药规律分析 | 第34-36页 |
(一) 用药频次分析 | 第34页 |
(二)真中风常用药对分析 | 第34-35页 |
(三)真中风用药性味归经分析 | 第35-36页 |
二、痢疾用药规律分析 | 第36-38页 |
(一)痢疾用药频次分析 | 第36页 |
(二)痢疾常用药对分析 | 第36-37页 |
(三)痢疾用药性味归经分析 | 第37-38页 |
三、痰饮用药规律分析 | 第38-40页 |
(一)痰饮用药频次分析 | 第38页 |
(二)痰饮常用药对分析 | 第38-39页 |
(三)痰饮用药性味归经分析 | 第39-40页 |
四、汗证用药规律分析 | 第40-43页 |
(一)汗证用药频次分析 | 第40-41页 |
(二)汗证常用药对分析 | 第41页 |
(三)汗证用药性味归经分析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56页 |
一、药物分析 | 第43-45页 |
二、药对分析 | 第45-51页 |
1、七情和合配对 | 第46-47页 |
2、以性味为主配对 | 第47-48页 |
3、以功效为主配对 | 第48-51页 |
三、核心药物组合分析 | 第51页 |
四、《医宗必读》中内科异病同治用方分析 | 第51页 |
五、煎服法分析 | 第51-52页 |
六、对《医宗必读》中真中风的诊治探讨 | 第52-53页 |
七、对《医宗必读》中痢疾的诊治探讨 | 第53-54页 |
八、对《医宗必读》中痰饮病的诊治探讨 | 第54-55页 |
九、对《医宗必读》中汗证的诊治探讨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论文著作 | 第69-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