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的法律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7-8页 |
三、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一章 周建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详介 | 第9-12页 |
第一节 案情介绍和审理情况 | 第9-10页 |
第二节 案件争议焦点 | 第10-12页 |
一、周建平罪名变更的争议 | 第10页 |
二、周建平是否适用修正案罪名的争议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周建平罪名变更的法律分析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变更涉及两款罪名的法理分析 | 第12-16页 |
一、两罪的刑法谦抑性分析 | 第12-13页 |
二、两罪的构成要件分析 | 第13-16页 |
第二节 周建平罪名变更的法律分析 | 第16-18页 |
一、周建平罪名变更的争议观点 | 第16页 |
二、周建平罪名变更的合法性分析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周建平行为定罪处罚的评析 | 第18-28页 |
第一节 周建平是否适用修正案罪名的争议观点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周建平诈骗罪共犯的认定分析 | 第19-23页 |
一、周建平构成诈骗共犯的观点表述 | 第19-20页 |
二、同案被告人的诈骗罪认定 | 第20-21页 |
三、周建平不构成诈骗罪共犯的认定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周建平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分析 | 第23-28页 |
一、审判机关的定罪依据 | 第23-24页 |
二、法院适用依据不当 | 第24-25页 |
三、周建平行为评价的理论和司法依据 | 第25-28页 |
第四章 案件相关法律的分析和案件启示 | 第28-33页 |
第一节 两罪司法适用问题和完善建议 | 第28-30页 |
一、犯罪主体的设定 | 第28-29页 |
二、个人信息的界定 | 第29页 |
三、"情节严重"的判定标准 | 第29-30页 |
四、其他适用问题 | 第30页 |
第二节 案件的意义和启示 | 第30-33页 |
一、案件的意义 | 第30-31页 |
二、制定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