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用210轮毂电机优化设计的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页 |
1.2 轮毂电机的研究现状及应用领域 | 第12-15页 |
1.2.1 轮毂电机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轮毂电机的应用领域 | 第13-15页 |
1.3 轮毂电机设计关键点 | 第15页 |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永磁轮毂电机总体方案的确立 | 第17-23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电动自行车轮毂电机及驱动方式的选择 | 第17-19页 |
2.2.1 轮毂电机比较 | 第17页 |
2.2.2 轮毂电机驱动方式的选择 | 第17-19页 |
2.3 轮毂电机动力性能分析 | 第19-21页 |
2.4 电动自行车轮毂电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永磁轮毂电机的设计 | 第23-40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轮毂电机主要尺寸的确定 | 第23-25页 |
3.3 轮毂电机电磁结构的设计 | 第25-32页 |
3.3.1 轮毂电机永磁材料的选取 | 第25-27页 |
3.3.2 轮毂电机绕组方案的选取 | 第27页 |
3.3.3 轮毂电机极槽配合方案的选取 | 第27-32页 |
3.4 轮毂电机定转子结构的设计 | 第32-36页 |
3.4.1 定子结构的确定 | 第32-34页 |
3.4.2 转子结构的确定 | 第34-36页 |
3.5 基于RMxprt建模 | 第36-39页 |
3.5.1 建模分析 | 第36-37页 |
3.5.2 轮毂电机的磁路特性 | 第37-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永磁轮毂电机性能参数的优化与有限元分析 | 第40-65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改进遗传算法优化轮毂电机 | 第40-42页 |
4.3 轮毂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42-45页 |
4.3.1 优化设计变量的选择 | 第42-43页 |
4.3.2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43页 |
4.3.3 约束条件的设置 | 第43-44页 |
4.3.4 约束条件的处理 | 第44-45页 |
4.4 优化结果 | 第45-47页 |
4.5 永磁轮毂电机的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47-48页 |
4.5.1 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 第47页 |
4.5.2 有限元法的仿真分析软件 | 第47-48页 |
4.6 永磁轮毂电机的建模 | 第48-49页 |
4.6.1 永磁轮毂电机本体模型的建立 | 第48页 |
4.6.2 参数的定义 | 第48-49页 |
4.6.3 网络剖分 | 第49页 |
4.6.4 求解 | 第49页 |
4.7 永磁轮毂电机的电磁仿真分析 | 第49-61页 |
4.7.1 轮毂电机的静态分析 | 第49-52页 |
4.7.2 轮毂电机的瞬态分析 | 第52-61页 |
4.8 轮毂电机性能参数分析 | 第61-64页 |
4.8.1 气隙长度参数化分析 | 第61-63页 |
4.8.2 外加电压参数化分析 | 第63-64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永磁轮毂电机齿槽转矩的分析与抑制 | 第65-86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永磁轮毂电机转矩脉动形成的原因 | 第65-66页 |
5.3 永磁轮毂电机的齿槽转矩分析方法 | 第66-69页 |
5.4 永磁轮毂电机的齿槽转矩抑制措施 | 第69-85页 |
5.4.1 定子斜槽 | 第69-72页 |
5.4.2 不等槽口宽配合法 | 第72-75页 |
5.4.3 定子开辅助凹槽 | 第75-83页 |
5.4.4 组合永磁体 | 第83-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永磁轮毂电机的样机试验 | 第86-89页 |
6.1 轮毂电机样机的装配过程 | 第86-87页 |
6.2 轮毂电机样机的试验 | 第87页 |
6.3 轮毂电机样机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87-8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