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PVA纤维国内外发展与应用 | 第10-11页 |
1.2.2 日本PVA纤维应用于ECC中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国产PVA纤维应用于ECC中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14-16页 |
2 国产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 第16-32页 |
2.1 原材料及成型工艺 | 第16-18页 |
2.1.1 原材料 | 第16-17页 |
2.1.2 成型工艺 | 第17-18页 |
2.2 配合比设计 | 第18-20页 |
2.3 国产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性能试验研究 | 第20-23页 |
2.3.1 PVA-ECC抗压试验 | 第20-21页 |
2.3.2 抗压试验结果及破坏形态 | 第21-22页 |
2.3.3 各组分对PVA-ECC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22-23页 |
2.4 国产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弯曲韧性试验研究 | 第23-31页 |
2.4.1 PVA-ECC四点弯曲试验 | 第23-24页 |
2.4.2 四点弯曲试验结果及破坏形态 | 第24-27页 |
2.4.3 PVA-ECC弯曲韧性分析 | 第27-29页 |
2.4.4 各组分对PVA-ECC弯曲韧性性能的影响 | 第29-31页 |
2.5 国产PVA-ECC最佳配合比 | 第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国产PVA-ECC拉、压本构模型研究 | 第32-41页 |
3.1 国产PVA-ECC单轴拉伸本构模型 | 第32-35页 |
3.1.1 国产PVA-ECC直接拉伸试验 | 第32-33页 |
3.1.2 直接拉伸试验结果及破坏形态 | 第33-34页 |
3.1.3 本章提出的国产PVA-ECC单轴拉伸本构模型 | 第34-35页 |
3.2 国产PVA-ECC单轴压缩本构模型 | 第35-40页 |
3.2.1 国产PVA-ECC单轴压缩试验 | 第35-36页 |
3.2.2 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及破坏形态 | 第36-38页 |
3.2.3 本章提出的国产PVA-ECC单轴压缩本构模型 | 第38-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国产PVA-ECC与高强钢筋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 第41-56页 |
4.1 国产PVA-ECC与高强钢筋拉拔试验 | 第41-43页 |
4.1.1 试件设计和制作 | 第41-42页 |
4.1.2 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 第42-43页 |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4.2.1 拉拔试验结果及破坏形态 | 第43-45页 |
4.2.2 荷载-滑移曲线及受力阶段分析 | 第45页 |
4.2.3 锚固条件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第45-48页 |
4.2.4 国产PVA-ECC与500MPa钢筋受拉粘结锚固强度计算公式 | 第48-49页 |
4.3 国产PVA-ECC与500MPa钢筋的粘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模型 | 第49-55页 |
4.3.1 平均粘结应力-滑移试验曲线 | 第51-53页 |
4.3.2 本章提出的粘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ECC/RC功能梯度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受弯理论研究 | 第56-71页 |
5.1 基本假定 | 第56页 |
5.2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56-57页 |
5.3 ECC/RC功能梯度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受弯阶段分析 | 第57-62页 |
5.3.1 弹性阶段(Ⅰ阶段) | 第58-59页 |
5.3.2 带裂缝工作阶段(Ⅱ阶段) | 第59-61页 |
5.3.3 破坏阶段(Ⅲ阶段) | 第61-62页 |
5.4 ECC/RC功能梯度混凝土适筋梁初裂、屈服、极限状态承载力计算 | 第62-69页 |
5.5 ECC/RC功能梯度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受弯弯矩-曲率(M-φ)关系 | 第69页 |
5.6 ECC/RC功能梯度混凝土适筋梁截面延性指标 | 第69页 |
5.7 ECC/RC功能梯度混凝土适筋梁挠度验算 | 第69-7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