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电子证据可采性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7-8页
1. 问题的提出第8-17页
    1.1 案例一第8页
    1.2 案例二第8-9页
    1.3 案例三第9页
    1.4 案例四第9-10页
    1.5 案例分析第10-14页
        1.5.1 案例一分析第10-11页
        1.5.2 案例二分析第11-12页
        1.5.3 案例三分析第12-13页
        1.5.4 案例四分析第13-14页
    1.6 电子证据的共性问题第14-17页
2. 电子证据可采性的理论困境第17-24页
    2.1 最佳证据规则第17-20页
        2.1.1 最佳证据规则对电子证据可采性造成的困境第17-18页
        2.1.2 电子证据对最佳证据规则的突破第18-20页
    2.2 鉴证规则第20-22页
        2.2.1 鉴证规则对电子证据可采性造成的困境第20页
        2.2.2 电子证据对鉴证规则的突破第20-22页
    2.3 传闻规则第22-24页
        2.3.1 传闻规则对电子证据可采性造成的困境第22页
        2.3.2 电子证据对传闻规则的突破第22-24页
3. 我国现行电子证据可采性规则分析及立法建议第24-32页
    3.1 我国现有的电子证据可采性相关规定分析第24-26页
        3.1.1 民事诉讼相关规定第24页
        3.1.2 行政诉讼相关规定第24-25页
        3.1.3 刑事诉讼相关规定第25页
        3.1.4 其他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第25-26页
    3.2 我国电子证据可采性的立法指导思路第26-28页
        3.2.1 结合我国国情况借鉴外国经验第26-27页
        3.2.2 转变电子证据立法观念第27页
        3.2.3 电子证据规则统一化第27-28页
    3.3 建构我国电子证据可采性规则建议第28-32页
        3.3.1 客观性第29-30页
        3.3.2 关联性第30页
        3.3.3 合法性第30-32页
结语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致谢第35-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分析
下一篇:徐复观儒家自由主义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