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砂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Summary | 第7-9页 |
本文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 无性繁殖技术及特点 | 第11页 |
2 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简史 | 第11-12页 |
3 无性繁殖技术的方法 | 第12-14页 |
·硬枝扦插技术 | 第12-13页 |
·组织培养技术 | 第13-14页 |
4 无性繁殖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14页 |
5 红砂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红砂的分布概况 | 第14-15页 |
·红砂的生物学特性 | 第15-16页 |
·红砂的经济价值 | 第16页 |
·红砂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页 |
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红砂硬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 第18-27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18-20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整地 | 第18-19页 |
·插穗制作与处理 | 第19页 |
·扦插作业 | 第19页 |
·田间管理与调查 | 第19页 |
·测定指标与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0页 |
·激素种类、浓度对插穗的影响 | 第20-23页 |
·扦插时间对插穗的影响 | 第23页 |
·基质对红砂硬枝扦插的影响 | 第23-24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24-27页 |
·激素处理对红砂扦插效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扦插时间对红砂扦插效果的影响 | 第25页 |
·基质对红砂扦插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其他因素对红砂扦插效果的影响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不定芽诱导实现植株再生 | 第27-4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2 培养条件 | 第27页 |
3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灭菌方法 | 第27页 |
·无菌苗的获得 | 第27-28页 |
·不定芽的诱导 | 第28页 |
·继代增殖 | 第28页 |
·组培苗的生根 | 第28页 |
·组培苗的移栽 | 第28-29页 |
4 测定指标与数据分析 | 第29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不同灭菌方法对红砂种子的消毒效果 | 第29-30页 |
·不同配方对红砂无菌苗获得和初代培养的影响 | 第30-33页 |
·不同激素对红砂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影响 | 第33-37页 |
·不同激素对红砂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 第37-38页 |
·试管苗的炼苗移栽 | 第38页 |
6 小结与讨论 | 第38-42页 |
·基本培养基对红砂启动培养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激素配比对红砂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培养时间对红砂从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 第40页 |
·激素组合与浓度对红砂组培苗生根及炼苗移栽的影响 | 第40页 |
·影响红砂组织培养的其他因素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愈伤组织诱导实现植株再生 | 第42-5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2 培养条件 | 第42页 |
3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愈伤组织诱导 | 第42页 |
·愈伤组织增殖优化试验 | 第42-43页 |
·响应面法试验设计 | 第4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3页 |
·愈伤组织分化 | 第43页 |
·组培苗的生根和炼苗移栽 | 第43页 |
4 测定指标与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不同激素对红砂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4-46页 |
·红砂愈伤组织增殖的响应面分析方案及结果 | 第46-48页 |
·显著性检验 | 第46-47页 |
·响应曲面分析 | 第47-48页 |
·最佳配方的验证 | 第48页 |
·红砂愈伤组织分化的试验设计及结果 | 第48-49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9-52页 |
·不同激素对红砂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激素对红砂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激素对红砂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52页 |
·红砂硬枝扦插技术 | 第52页 |
·不定芽诱导红砂再生技术 | 第52页 |
·愈伤组织诱导红砂再生技术 | 第52页 |
2 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图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介 | 第62-63页 |
导师简介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