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18-25页 |
2.1 地方政府行为分析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1.1 组织行为理论 | 第18-19页 |
2.1.2 地方政府行为理论 | 第19页 |
2.2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的功能理论 | 第19-21页 |
2.2.1 弥补市场失灵 | 第19-20页 |
2.2.2 实现脱贫目标 | 第20-21页 |
2.2.3 增加地方经济,提高政府公共形象 | 第21页 |
2.3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系统范式建立 | 第21-23页 |
2.3.1 传统政府功能研究范式的缺陷 | 第21-22页 |
2.3.2 地方政府行为系统构成 | 第22页 |
2.3.3 地方政府行为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 第22-23页 |
2.4 行为系统范式分析框架 | 第23-25页 |
3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动力分析 | 第25-33页 |
3.1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动力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3.1.1 地方政府行为动力形成机制 | 第25-26页 |
3.1.2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动力结构 | 第26-27页 |
3.2 地方政府行为动力—环境因素 | 第27-30页 |
3.2.1 政策环境 | 第27-28页 |
3.2.2 经济环境 | 第28-29页 |
3.2.3 文化环境 | 第29-30页 |
3.3 地方政府行为动力—个体因素 | 第30-31页 |
3.3.1 基于扶贫支持的个体因素 | 第30-31页 |
3.3.2 基于价值创造的个体因素 | 第31页 |
3.4 地方政府行为动力—行为控制 | 第31-33页 |
3.4.1 地方政府行为控制的原因 | 第31-32页 |
3.4.2 地方政府行为控制的重要性 | 第32页 |
3.4.3 地方政府行为控制的手段 | 第32-33页 |
4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研究 | 第33-40页 |
4.1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分类 | 第33-35页 |
4.1.1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行为特征形成机制 | 第33-34页 |
4.1.2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划分 | 第34-35页 |
4.2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内容 | 第35-38页 |
4.2.1 政府主导型的行为模式 | 第35-37页 |
4.2.2 政府引导型的行为模式 | 第37页 |
4.2.3 政府监管型的行为模式 | 第37-38页 |
4.3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 | 第38-40页 |
5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合理性分析 | 第40-50页 |
5.1 行为合理性内涵及分析角度 | 第40-41页 |
5.1.1 行为合理性内涵 | 第40-41页 |
5.1.2 行为合理性分析角度 | 第41页 |
5.2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合理性判断 | 第41-44页 |
5.2.1 中央政府关于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目标的体现 | 第41-42页 |
5.2.2 地方政府关于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目标的体现 | 第42-44页 |
5.3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目标偏离原因 | 第44-50页 |
5.3.1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目标偏离现象 | 第44-47页 |
5.3.2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目标偏离原因 | 第47-50页 |
6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激励与约束 | 第50-54页 |
6.1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中地方政府行为激励与约束路径 | 第50-51页 |
6.2 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扶贫组织保障 | 第51页 |
6.3 规范地方政府的农村电子商务扶贫考核体系 | 第51-52页 |
6.3.1 建立多指标评价机制 | 第51-52页 |
6.3.2 拓宽信息来源通道,探索多方参与评价机制 | 第52页 |
6.4 制度化保障农村电子商务扶贫认识的提升 | 第52-5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7.1 结论 | 第54-5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