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D-STATCOM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D-STATCOM并联运行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D-STATCOM并联拓扑结构 | 第11-12页 |
1.3.2 D-STATCOM并联运行控制策略 | 第12-13页 |
1.3.3 D-STATCOM并联运行容量分配 | 第13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D-STATCOM检测控制方法 | 第15-22页 |
2.1 拓扑结构 | 第15-16页 |
2.2 补偿指令电流计算 | 第16-17页 |
2.3 直流侧电压控制方法 | 第17-19页 |
2.4 D-STATCOM运行控制方法 | 第19-21页 |
2.4.1 滞环电流比较法 | 第20页 |
2.4.2 三角波比较法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D-STATCOM并联运行技术 | 第22-30页 |
3.1 拓扑结构 | 第22-23页 |
3.2 容量分配 | 第23-24页 |
3.2.1 容量平均分配 | 第23-24页 |
3.2.2 按容量比例分配 | 第24页 |
3.3 控制方法 | 第24-27页 |
3.3.1 整体控制方法 | 第24-25页 |
3.3.2 主从控制方法 | 第25页 |
3.3.3 分散控制方法 | 第25-26页 |
3.3.4 分散控制方法的改进 | 第26-27页 |
3.4 保护策略 | 第27-29页 |
3.4.1 截断限流保护 | 第27-28页 |
3.4.2 比例限流保护 | 第28-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D-STATCOM并联运行仿真验证 | 第30-37页 |
4.1 单台D-STATCOM补偿仿真 | 第30-33页 |
4.1.1 D-STATCOM仿真模型搭建 | 第30-32页 |
4.1.2 D-STATCOM仿真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4.2 D-STATCOM并联运行仿真 | 第33-36页 |
4.2.1 D-STATCOM并联运行系统仿真模型 | 第33-34页 |
4.2.2 D-STATCOM并联运行仿真结果 | 第34-3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D-STATCOM并联运行实验 | 第37-51页 |
5.1 主电气元件选择 | 第37-39页 |
5.1.1 IGBT型号选择 | 第37-38页 |
5.1.2 直流电容型号选择 | 第38页 |
5.1.3 电抗器型号选择 | 第38-39页 |
5.2 PCB板设计 | 第39-43页 |
5.2.1 数字信号调理电路 | 第40-41页 |
5.2.2 死区电路 | 第41-42页 |
5.2.3 驱动芯片 | 第42-43页 |
5.3 软件设计 | 第43-47页 |
5.3.1 软件滤除直流偏移 | 第45页 |
5.3.2 电网电压相位获取 | 第45-46页 |
5.3.3 补偿指令电流计算程序 | 第46-47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5.5.1 单台D-STATCOM补偿实验 | 第47-49页 |
5.5.2 D-STATCOM并联补偿实验 | 第49-50页 |
5.5 本章总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页 |
6.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