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公平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8页
        1.1.1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与改革概况第12-14页
        1.1.2 我国教师资格考试概况第14-15页
        1.1.3 我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概况第15-18页
    1.2 研究意义第18-20页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8-19页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第19-20页
    1.3 研究内容第20页
    1.4 研究设计与方法第20-23页
2 文献综述第23-35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23-26页
        2.1.1 教师资格第23-24页
        2.1.2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第24-25页
        2.1.3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公平性第25-26页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26-35页
        2.2.1 教师资格考试第26-28页
        2.2.2 面试第28-31页
        2.2.3 公平性第31-35页
3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实践调查及分析第35-74页
    3.1 考生基本情况统计第36-41页
        3.1.1 考生性别第37页
        3.1.2 考生类别第37-38页
        3.1.3 考生学历分布第38-39页
        3.1.4 考生参加面试次数第39-40页
        3.1.5 面试科目统计第40-41页
    3.2 面试内容的公平性分析第41-49页
        3.2.1 不同的教材版本第41-45页
        3.2.2 不同的教材模块第45-47页
        3.2.3 不同的知识类型第47-49页
    3.3 面试环节的公平性分析第49-61页
        3.3.1 抽题过程第49-50页
        3.3.2 备课过程第50-53页
        3.3.3 结构化面试过程第53-56页
        3.3.4 情景模拟过程第56-59页
        3.3.5 答辩过程第59-60页
        3.3.6 评分过程第60-61页
    3.4 面试组织的公平性分析第61-66页
        3.4.1 规避原则导致的公平性第61-62页
        3.4.2 不同考生类别导致的公平性第62-65页
        3.4.3 面试测评系统导致的公平性第65-66页
    3.5 面试考官的公平性分析第66-71页
        3.5.1 面试考官基本情况统计第66-69页
        3.5.2 面试考官的组成结构第69-70页
        3.5.3 面试考官的选聘第70-71页
        3.5.4 考官的整体公平看法第71页
    3.6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公平性分析结论第71-72页
        3.6.1 试讲题目难度不一—机会不公平第71-72页
        3.6.2 面试环节有待规范—过程不公平第72页
        3.6.3 考官队伍需要加强—结果不公平第72页
    3.7 影响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公平性原因第72-74页
        3.7.1 考核理念有失偏颇第72-73页
        3.7.2 制度政策有待完善第73页
        3.7.3 考官培训亟需加强第73-74页
4 提高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公平性的对策和构想第74-77页
    4.1 完善相关制度,做到有据可依第74页
        4.1.1 教师资格制度第74页
        4.1.2 教师聘用制度第74页
    4.2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重视程度第74-75页
        4.2.1 组织机构与组织人员第74-75页
        4.2.2 面试考官第75页
        4.2.3 面试考生第75页
    4.3 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科学水平第75-77页
        4.3.1 题库建设第75页
        4.3.2 考官评分系统第75-7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附录1 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公平性的问卷调查(考生问卷)第81-85页
附录2 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问卷调查(考官问卷)第85-88页
附录3 访谈提纲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L-1β参与NERD食管动力的临床研究及参与PTSD状态下内脏高敏感的基础研究
下一篇: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缺血溶栓时间窗内、外预后的影响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