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24页 |
2.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理论 | 第15-18页 |
2.1.1 产业集聚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第15-16页 |
2.1.2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其分类 | 第16-17页 |
2.1.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测算方法 | 第17-18页 |
2.2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 | 第18-20页 |
2.2.1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第18页 |
2.2.2 国内的研究经验 | 第18-20页 |
2.2.3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 | 第20页 |
2.3 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 第20-22页 |
2.3.1 全要素生产率与产业集聚水平正相关 | 第21页 |
2.3.2 全要素生产率与产业集聚水平负相关 | 第21-22页 |
2.3.3 非线性关系 | 第22页 |
2.4 研究述评 | 第22-24页 |
3 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度 | 第24-35页 |
3.1 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 第24-29页 |
3.1.1 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3.1.2 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3.2 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算 | 第29-35页 |
3.2.1 测算方法 | 第29-30页 |
3.2.2 数据及指标说明 | 第30页 |
3.2.3 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分析 | 第30-35页 |
4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的重庆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其分析 | 第35-45页 |
4.1 重庆市经济发展现状 | 第35-39页 |
4.1.1 重庆市GDP总量增长迅速,GDP增速持续性较强 | 第35-36页 |
4.1.2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对第二产业的依赖下降 | 第36-37页 |
4.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较大 | 第37-39页 |
4.2 重庆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 第39-45页 |
4.2.1 测算方法的选择 | 第39页 |
4.2.2 DEA-Malmquist指数法的介绍 | 第39-40页 |
4.2.3 数据及指标说明 | 第40-41页 |
4.2.4 重庆市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5 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 | 第45-54页 |
5.1 模型建立 | 第45页 |
5.2 变量及数据说明 | 第45-46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5.3.1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 | 第46-47页 |
5.3.2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 | 第47-48页 |
5.3.4 “批发与零售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 | 第48-49页 |
5.3.5 “金融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 | 第49页 |
5.3.6 “租赁与商业服务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 | 第49-50页 |
5.3.7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 | 第50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5.4.1 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 第50-51页 |
5.4.2 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 第51-52页 |
5.4.3 “政府干预”和“知识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 第52-54页 |
6 政策建议 | 第54-57页 |
6.1 政府层面 | 第54-55页 |
6.2 行业层面 | 第55-57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