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一种新型玉米种衣剂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1 玉米种植情况和苗期主要病虫害第12-15页
        1.1.1 玉米种植情况第12页
        1.1.2 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第12-13页
            1.1.2.1 玉米纹枯病第12-13页
            1.1.2.2 玉米苗枯病第13页
            1.1.2.3 玉米小斑病第13页
            1.1.2.4 玉米锈病第13页
        1.1.3 地下害虫第13-15页
            1.1.3.1 小地老虎第13-14页
            1.1.3.2 蛴螬第14页
            1.1.3.3 蝼蛄第14页
            1.1.3.4 玉米蚜虫第14-15页
    1.2 种衣剂的概述第15-19页
        1.2.1 种衣剂的发展史第15页
        1.2.2 种衣剂的特点第15-16页
        1.2.3 玉米种衣剂的应用概况第16-17页
            1.2.3.1 种衣剂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6-17页
            1.2.3.2 种衣剂防治病虫害的效果第17页
            1.2.3.3 种衣剂对种子的安全性第17页
        1.2.4 玉米种衣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第17-19页
            1.2.4.1 种衣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第17-18页
            1.2.4.2 种衣剂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第18-19页
            1.2.4.3 种衣剂对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第19页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22页
        1.3.1 玉米苗期病虫害的防治现状第19-20页
        1.3.2 我国种衣剂的发展现状第20-22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3页
2 引言第23-24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3.1 不同贮藏温度对玉米种子的影响第24页
        3.1.1 试验材料第24页
        3.1.2 试验设计第24页
    3.2 不同年份玉米种子的比较第24-25页
        3.2.1 试验材料第24-25页
            3.2.1.1 供试种衣剂第24-25页
            3.2.1.2 供试玉米品种第25页
        3.2.2 试验方法第25页
    3.3 田间试验第25-27页
        3.3.1 试验材料第25页
            3.3.1.1 供试种衣剂第25页
            3.3.1.2 供试玉米品种第25页
        3.3.2 试验方法第25-27页
            3.3.2.1 小区设置第25-26页
            3.3.2.2 调查方法第26-27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7-52页
    4.1 不同贮藏温度对玉米种子的影响第27-30页
        4.1.1 不同处理玉米种子出苗率的影响第27-28页
        4.1.2 不同处理玉米种子根长的影响第28-29页
        4.1.3 不同处理玉米种子苗长的影响第29-30页
    4.2 不同年份玉米种子的比较第30-32页
        4.2.1 种衣剂对玉米出苗数的影响第30-31页
        4.2.2 种衣剂对玉米出苗数的影响第31-32页
    4.3 大田试验第32-51页
        4.3.1 玉米出苗率情况第32-35页
        4.3.2 不同玉米种衣剂苗期素质情况第35-44页
            4.3.2.1 玉米茎基宽情况第35-38页
            4.3.2.2 玉米根长情况第38-41页
            4.3.2.3 玉米鲜重情况第41-44页
        4.3.3 苗期病害防效情况第44-50页
            4.3.3.1 玉米纹枯病第44-46页
            4.3.3.2 玉米苗枯病第46-47页
            4.3.3.3 玉米小斑病第47-49页
            4.3.3.4 地下害虫第49-50页
        4.3.4 产量情况第50-51页
    4.4 综合分析第51-52页
5 讨论第52-53页
    5.1 不同温度处理对玉米种子的影响第52页
    5.2 田间同比安全性试验第52页
    5.3 大田试验第52-53页
6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热力学模型的硅液中杂质组元活度研究
下一篇:低品位铁矿高炉合理炉料结构及Ti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