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凯恩斯相关理论的亚投行投融资基础设施机制构建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 论文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结构框架 | 第11-13页 |
1.4 凯恩斯学派有关理论简要叙述 | 第13-15页 |
1.4.1 理论概述 | 第13页 |
1.4.2 时期、背景及凯恩斯乘数 | 第13-15页 |
1.5 超凯恩斯理论的提出及综述 | 第15-17页 |
1.6 现有多边机构概述 | 第17-23页 |
1.6.1 亚投行经济意义 | 第17-20页 |
1.6.2 IMF与世界银行 | 第20-21页 |
1.6.3 亚开行与日本 | 第21-23页 |
1.7 超凯恩斯理论与中国实践 | 第23-30页 |
第二章 亚投行设立以及运营概的概述 | 第30-46页 |
2.1 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 第30-33页 |
2.2 亚投行研究 | 第33-35页 |
2.3 实现互联互通目标 | 第35-38页 |
2.4 亚投行管理结构 | 第38-41页 |
2.5 亚投行的运营 | 第41-46页 |
2.5.1 运营概况 | 第41-43页 |
2.5.2 软硬贷款 | 第43-44页 |
2.5.3 贷款流程及政策 | 第44页 |
2.5.4 面临的风险挑战 | 第44-46页 |
第三章 从具体项目投融资看亚投行及项目案例 | 第46-82页 |
3.1 资本预期及多方目标 | 第46-48页 |
3.2 PPP法律约束 | 第48-49页 |
3.3 VFM项目 | 第49-51页 |
3.4 企业风险 | 第51-52页 |
3.5 价格制定 | 第52-53页 |
3.6 融资模式 | 第53-54页 |
3.7 中国经验 | 第54-56页 |
3.7.1 PPP部门分级 | 第54页 |
3.7.2 信息公开化 | 第54-55页 |
3.7.3 政府身份 | 第55页 |
3.7.4 融资活水 | 第55-56页 |
3.8 亚投行所投项目案例简况 | 第56-67页 |
3.8.1 阿塞拜疆 | 第56-58页 |
3.8.2 印度 | 第58-59页 |
3.8.3 印度尼西亚 | 第59-60页 |
3.8.4 哈萨克斯坦 | 第60-61页 |
3.8.5 孟加拉国 | 第61-62页 |
3.8.6 缅甸 | 第62-63页 |
3.8.7 巴基斯坦 | 第63-64页 |
3.8.8 塔吉克斯坦 | 第64-65页 |
3.8.9 投资绩效分析 | 第65-67页 |
3.9 具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项目分析 | 第67-82页 |
3.9.1 阿曼项目 | 第67-69页 |
3.9.2 A国国际机场跑道及航站楼扩建项目 | 第69-78页 |
3.9.3 项目绩效分析 | 第78-82页 |
第四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 第82-88页 |
4.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82页 |
4.2 政策建议 | 第82-85页 |
4.2.1 政策建议内容 | 第82-84页 |
4.2.2 政策建议的可行性分析 | 第84-85页 |
4.3 本文的不足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