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7-11页 |
| ABSTRACT | 第11-18页 |
| 缩略词表 | 第19-20页 |
| 前言 | 第20-21页 |
| 第一部分 慢性萎缩性胃炎文献综述 | 第21-36页 |
|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 第21-29页 |
| 1.1 对病名的认识 | 第21-22页 |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2-23页 |
| 1.3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认识 | 第23-29页 |
|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29-36页 |
| 2.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概念 | 第29页 |
|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 第29-31页 |
| 2.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 第31-32页 |
| 2.4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的认识 | 第32-33页 |
| 2.5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 第33-36页 |
| 第二部分 张凤武脾胃病学术经验的渊源 | 第36-46页 |
| 1 张凤武学术观点概要 | 第36-38页 |
| 1.1 恪守医德,熟读经典,精于临床,成就良医 | 第36页 |
| 1.2 遵循辨证论治,并与辨病相结合 | 第36-37页 |
| 1.3 临证重在病机分析,终以法度取胜 | 第37页 |
| 1.4 师古而不泥古,擅长古方今用 | 第37-38页 |
| 1.5 治疗脾胃病,明确诊断为先 | 第38页 |
| 1.6 天人合一,重视养生 | 第38页 |
| 2 张凤武脾胃病学术经验渊源 | 第38-46页 |
| 2.1 《内经》 | 第38-40页 |
| 2.2 《金匮要略》 | 第40-41页 |
| 2.3 《伤寒论》 | 第41-42页 |
| 2.4 《临证指南医案》 | 第42-43页 |
| 2.5 《温病条辨》 | 第43页 |
| 2.6 《脾胃论》 | 第43-44页 |
| 2.7 当代医家学术思想 | 第44-46页 |
| 第三部分 张凤武治疗脾胃病经验总结 | 第46-87页 |
| 1 张凤武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 第46-47页 |
| 1.1 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因滞而病 | 第46页 |
| 1.2 多种因素损伤,易致脾胃虚弱 | 第46页 |
| 1.3 久病入络,瘀血阻滞 | 第46页 |
| 1.4 内外相引,湿邪致病 | 第46-47页 |
| 2 张凤武治疗脾胃病的学术特色 | 第47-53页 |
| 2.1 注重通降论,以“通”祛疾 | 第47-49页 |
| 2.2 脾胃合治 | 第49页 |
| 2.3 脾胃分治 | 第49-51页 |
| 2.4 注重气血辨证论治 | 第51页 |
| 2.5 坚持标本论治 | 第51页 |
| 2.6 注意治胃病不忘健脾除湿热 | 第51-52页 |
| 2.7 注重调和肝脾 | 第52页 |
| 2.8 从心治脾 | 第52-53页 |
| 3 张凤武辨治脾胃病十法 | 第53-71页 |
| 3.1 散寒温胃法 | 第54-55页 |
| 3.2 补气健脾法 | 第55-57页 |
| 3.3 消积导滞法 | 第57-58页 |
| 3.4 清胃安中法 | 第58-60页 |
| 3.5 和中醒胃法 | 第60-62页 |
| 3.6 疏肝和胃法 | 第62-64页 |
| 3.7 升清益胃法 | 第64-65页 |
| 3.8 降逆调胃法 | 第65-68页 |
| 3.9 化瘀通络法 | 第68-69页 |
| 3.10 滋阴润胃法 | 第69-71页 |
| 4 张凤武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胃镜下不同类型胃炎的用药特色 | 第71-74页 |
| 4.1 红斑渗出性胃炎 | 第71-72页 |
| 4.2 平坦糜烂性胃炎 | 第72页 |
| 4.3 隆起糜烂性胃炎 | 第72-73页 |
| 4.4 胃炎伴萎缩 | 第73页 |
| 4.5 出血性胃炎 | 第73页 |
| 4.6 胃肠反流性胃炎 | 第73-74页 |
| 4.7 皱壁肥厚性胃炎 | 第74页 |
| 5 张凤武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路与对策 | 第74-77页 |
| 5.1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75页 |
| 5.2 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型治疗 | 第75-76页 |
| 5.3 慢性萎缩性胃炎巧妙选药 | 第76-77页 |
| 5.4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调护 | 第77页 |
| 6 张凤武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辨证分型治疗 | 第77-78页 |
| 7 张凤武辨治肠病的经验 | 第78-87页 |
| 7.1 辨治特点 | 第78-80页 |
| 7.2 治疗肠病诸法的具体应用 | 第80-83页 |
| 7.3 张凤武慢性肠炎的临床辨证分型治疗 | 第83-87页 |
| 第四部分 健脾化瘀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 第87-106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88-90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90-95页 |
| 3 统计学分析 | 第95页 |
| 4 结果 | 第95-101页 |
| 5 讨论 | 第101-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 小结 | 第114-116页 |
| 致谢 | 第116-117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7-119页 |
| 附录1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观察表 | 第119-121页 |
| 附录2 随机数字表 | 第121-124页 |
| 附录3 治疗前胃镜图片 | 第124-126页 |
| 附录4 治疗后胃镜图片 | 第126-128页 |
| 附录5 治疗前病理图片 | 第128-129页 |
| 附录6 治疗后病理图片 | 第129-130页 |
| 附录7 查新报告 | 第130-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