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世界政治论文--世界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行政管理论文--公安论文

中美社区安全风险防控比较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2页
1 绪论第12-19页
    1.1 社区安全风险防控的内涵第12-14页
        1.1.1 社区安全第12-13页
        1.1.2 社区安全风险第13-14页
        1.1.3 社区安全风险防控第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18页
    1.3 研究框架第18-19页
2 中美社区安全风险的比较第19-23页
    2.1 社区安全风险的类型及表现形式第19-20页
    2.2 中美社区安全风险的异同分析第20-23页
        2.2.1 社区违法犯罪风险第20-21页
        2.2.2 社区矛盾纠纷第21-22页
        2.2.3 社区突发安全事故风险第22页
        2.2.4 自然灾害风险第22-23页
3 中美社区安全风险防控的文化和理念比较第23-32页
    3.1 防控文化比较第23-27页
        3.1.1 私域空间的安全观念差异第23-24页
        3.1.2 参与文化的差异第24页
        3.1.3 集体防范文化的差异第24-25页
        3.1.4 社区开放与封闭的文化差异第25-27页
    3.2 防控理念差异—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分析第27-30页
        3.2.1 美国的防控理念及历史渊源第28-29页
        3.2.2 中国的防控理念及历史渊源第29-30页
    3.3 小结与评价第30-32页
4 中美社区安全风险防控的主体与机制比较第32-44页
    4.1 中美社区安全风险防控的主体比较第32-35页
        4.1.1 美国:“公民治理”下的多元防控主体第32-34页
        4.1.2 中国:“一核多元”的防控主体第34-35页
    4.2 社区安全风险防控的机制比较第35-40页
        4.2.1 社区议事协调机制第35-37页
        4.2.2 警民联系机制第37-38页
        4.2.3 志愿组织的参与机制第38-40页
    4.3 小结与评价第40-44页
        4.3.1 “一核多元”与“多中心”的比较第40-42页
        4.3.2 社会力量参与的比较第42-44页
5 中美社区安全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比较第44-55页
    5.1 美国社区安全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第44-50页
        5.1.1 美国社区警务—“伙伴关系”与“军事化”的矛盾第44-46页
        5.1.2 美国社区调解—ADR的社区实践第46-47页
        5.1.3 全社区模式的应急管理第47-48页
        5.1.4 开放式社区的情境预防第48-50页
    5.2 中国的社区安全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第50-53页
        5.2.1 中国社区警务第50-51页
        5.2.2 人民调解制度—从古代“息讼”、“劝讼”思想到新时代“枫桥经验”引领第51-52页
        5.2.3 社区应急管理第52页
        5.2.4 智慧社区建设第52-53页
    5.3 小结与评价第53-55页
        5.3.1 中美社区警务的比较第53页
        5.3.2 选择调解的逻辑差异第53-54页
        5.3.3 中美社区应急管理的比较第54-55页
6 社区安全风险防控的中美互鉴与我国的优化路径第55-64页
    6.1 对美国社区安全风险防控的借鉴第55-57页
        6.1.1 美国志愿参与的有益经验第55-56页
        6.1.2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经验和教训第56-57页
        6.1.3 主要措施的借鉴第57页
    6.2 社区安全风险防控的“中国经验”第57-59页
        6.2.1 “一核多元”防控主体的优势第57-58页
        6.2.2 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基层矛盾第58-59页
        6.2.3 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社区警务理念第59页
    6.3 我国社区安全风险防控的优化路径第59-64页
        6.3.1 社会主体的深度参与—基于行政权力的合理嵌入第59-60页
        6.3.2 构建“枫桥式”社区警务新格局第60-61页
        6.3.3 “陌生人社会”下的社区参与力提升第61-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视角下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