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情景下不同支付确认方式的支付体验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内容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流程和框架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流程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移动支付及其支付确认方式研究综述 | 第17-28页 |
2.1 移动支付的发展形式 | 第17-19页 |
2.1.1 移动支付的现状 | 第17页 |
2.1.2 移动支付的阶段分析 | 第17-18页 |
2.1.3 移动支付的分类 | 第18-19页 |
2.2 移动支付支付确认方式 | 第19-22页 |
2.2.1 移动支付支付确认方式的分类 | 第20-22页 |
2.2.2 移动支付及支付确认流程 | 第22页 |
2.3 影响支付体验的因素 | 第22-26页 |
2.3.1 视觉界面对支付体验的影响 | 第23页 |
2.3.2 交互流程对支付体验的影响 | 第23页 |
2.3.3 支付确认方式对支付体验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4 移动支付用户体验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2.4 支付确认方式评价因素的确立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支付确认方式评价实验设计 | 第28-44页 |
3.1 实验目的 | 第28页 |
3.2 实验方法和工具 | 第28-30页 |
3.3 研究设计 | 第30-36页 |
3.3.1 研究思路 | 第30-32页 |
3.3.2 建立模型 | 第32-34页 |
3.3.3 建立假设 | 第34-36页 |
3.4 实验对象选择 | 第36-37页 |
3.5 评价体系研究的问卷设计 | 第37-42页 |
3.5.1 问卷设计 | 第40-41页 |
3.5.2 问卷初测 | 第41页 |
3.5.3 问卷发放和回收 | 第41-42页 |
3.6 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 第42-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支付确认方式评价体系研究 | 第44-56页 |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4.2 数据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46-49页 |
4.2.1 信度检验 | 第46-47页 |
4.2.2 效度检验 | 第47-49页 |
4.3 评价模型检验和权重分析 | 第49-53页 |
4.3.1 模型检验 | 第49-52页 |
4.3.2 各因素权重占比 | 第52-53页 |
4.4 指标权重分析 | 第53-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基于评价体系下用户体验评测的对比实验 | 第56-72页 |
5.1 对比实验下用户体验评测方法 | 第56-57页 |
5.1.1 行为体验和问卷评测法 | 第56-57页 |
5.1.2 访谈评测法 | 第57页 |
5.2 对比实验中支付确认方式的确定 | 第57-58页 |
5.3 对比实验中测试变量控制和选择 | 第58-61页 |
5.3.1 互联网远程支付场景 | 第59-60页 |
5.3.2 基于NFC芯片的近场支付场景 | 第60-61页 |
5.4 对比实验的访谈及问卷设计 | 第61页 |
5.5 对比实验的指标评测结果分析 | 第61-69页 |
5.5.1 远程支付下数字确认vs指纹确认 | 第62-64页 |
5.5.2 近场支付下数字确认vs指纹确认 | 第64-66页 |
5.5.3 数字确认方式下远程支付vs近场支付 | 第66-67页 |
5.5.4 指纹确认方式下远程支付vs近场支付 | 第67-69页 |
5.6 各确认方式用户体验归类整合 | 第69-7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72-77页 |
6.1 本研究结果总述 | 第72-73页 |
6.2 本研究评价体系对未来支付确认方式的展望 | 第73-74页 |
6.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74-75页 |
6.4 本研究的局限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感谢 | 第81-82页 |
附录 1:实验一因素调查问卷 | 第82-87页 |
附录 2:实验二体验打分问卷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