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4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4-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4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19页 |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1 复合材料多尺度方法研究状况与进展 | 第19-21页 |
1.2.2 单胞模型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1.2.3 复合材料层合板失效问题研究 | 第21-2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复合材料单胞模型建立及求解算法改进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细观结构的提取 | 第24-25页 |
2.3 复合材料均匀化求解 | 第25-27页 |
2.3.1 均匀化理论 | 第25-26页 |
2.3.2 位移场函数渐进展开 | 第26-27页 |
2.4 单胞模型基本理论 | 第27-35页 |
2.4.1 单胞模型原始算法求解过程 | 第28-31页 |
2.4.2 改进的单胞模型算法求解过程 | 第31-33页 |
2.4.3 基于子胞应力的宏观等效方程 | 第33-35页 |
2.4.4 原始算法与改进算法计算效率对比 | 第35页 |
2.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研究 | 第36-48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基于单胞模型的复合材料弹性性能计算 | 第36-38页 |
3.2.1 LS-DYNA软件及其二次开发介绍 | 第36-37页 |
3.2.2 Fortran语言简介 | 第37页 |
3.2.3 单胞程序计算复合材料弹性性能 | 第37-38页 |
3.3 基于细观力学有限元法的复合材料弹性性能计算 | 第38-42页 |
3.3.1 细观力学有限元法介绍 | 第38-39页 |
3.3.2 单胞模型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3.3.3 弹性性能的计算 | 第40-42页 |
3.4 单胞模型方法与细观力学有限元法有效性研究 | 第42-46页 |
3.4.1 两种方法有效性验证 | 第42-43页 |
3.4.2 纤维体积含量对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影响 | 第43-46页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力学性能分析 | 第48-62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结构特征 | 第48-50页 |
4.2.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制造工艺 | 第48-49页 |
4.2.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描述规则 | 第49-50页 |
4.3 经典层合板理论 | 第50-54页 |
4.3.1 材料主坐标系中单层板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50-51页 |
4.3.2 任意方向上单层板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51-52页 |
4.3.3 层合板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52-54页 |
4.4 层合板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4-56页 |
4.4.1 单元介绍 | 第54-55页 |
4.4.2 复合材料层合板ANSYS分析步骤 | 第55-56页 |
4.5 不同铺层角度对层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6-61页 |
4.6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复合材料层合板失效分析及实验研究 | 第62-78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复合材料失效分析 | 第62-69页 |
5.2.1 复合材料强度失效理论 | 第62-63页 |
5.2.2 复合材料的强度失效准则 | 第63-64页 |
5.2.3 复合材料强度比计算 | 第64-65页 |
5.2.4 算例分析 | 第65-69页 |
5.3 基于单胞模型的多尺度层合板失效分析 | 第69-74页 |
5.3.1 不同应变率对层合板强度预测影响 | 第72-74页 |
5.4 复合材料层板损伤失效实验研究 | 第74-77页 |
5.4.1 复合材料层板结构单向拉伸实验 | 第74-76页 |
5.4.2 破坏实验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5.5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总结 | 第78页 |
6.2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