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密度泛函理论的两个基本定理 | 第9页 |
1.2 密度泛函方法的发展状况 | 第9页 |
1.3 密度泛函计算方法中的基函数 | 第9-11页 |
1.4 密度泛函计算的程序包简介 | 第11页 |
1.5 密度泛函线性标度计算简介 | 第11-12页 |
1.6 文章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多贝西小波密度泛函计算方法 | 第13-27页 |
2.1 小波基的自适应性 | 第13-15页 |
2.2 方法的概述 | 第15-16页 |
2.3 动能的处理方法 | 第16-18页 |
2.4 局域势能实现的方式 | 第18-20页 |
2.5 哈特里势的计算 | 第20页 |
2.6 交换关联泛函和广义梯度近似实施 | 第20-21页 |
2.7 非局域赝势的方法 | 第21-22页 |
2.8 预处理 | 第22-23页 |
2.9 正交化 | 第23-25页 |
2.10 力的计算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多贝西小波密度泛函的线性标度算法 | 第27-37页 |
3.1 最小自适应收缩基 | 第28-31页 |
3.1.1 最小自适应收缩基中的Kohn-Sham表达式 | 第28-30页 |
3.1.2 BigDFT中的多贝西小波 | 第30-31页 |
3.2 局域区域 | 第31-33页 |
3.2.1 强加的局域化约束 | 第31-32页 |
3.2.2 哈密顿量的局域应用 | 第32-33页 |
3.3 自洽循环 | 第33-37页 |
3.3.1 支撑函数优化 | 第34-35页 |
3.3.2 密度内核优化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数值实验 | 第37-48页 |
4.1 实验一:60个Si原子模型 | 第37-40页 |
4.2 实验二:120个Si原子模型 | 第40-43页 |
4.3 实验三:216个C原子模型线性标度计算 | 第43-46页 |
4.4 实验四:1878个C原子模型线性标度计算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49页 |
5.1 总结 | 第48页 |
5.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