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炼焦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碱金属K和Na对配合煤炼焦特性及捣固焦炭质量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我国炼焦煤的相关概述第11-14页
        1.1.1 炼焦煤的储量及分布特点第11-12页
        1.1.2 炼焦煤质量评价的性质指标第12-13页
        1.1.3 配煤炼焦的相关进展第13-14页
    1.2 煤的矿物质第14-16页
        1.2.1 煤中矿物质的组成第14-15页
        1.2.2 矿物质对煤热解的影响第15-16页
    1.3 焦炭在高炉中的作用第16-20页
        1.3.1 高炉炼铁对焦炭质量的要求第17-18页
        1.3.2 焦炭的溶损反应第18-19页
        1.3.3 焦炭溶损反应的相关机理第19-20页
    1.4 矿物质对焦炭影响的相关研究第20-22页
        1.4.1 碱金属对焦炭溶损反应的影响第21页
        1.4.2 碱金属对焦炭溶损反应的催化机理第21-22页
    1.5 降低焦炭溶损反应的钝化技术第22-23页
        1.5.1 焦炭的钝化技术第22-23页
        1.5.2 焦炭钝化的相关机理第23页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1.7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5-34页
    2.1 实验的原料及试剂第25页
        2.1.1 实验原料第25页
        2.1.2 实验试剂第25页
    2.2 实验的仪器及设备第25-26页
    2.3 实验原料煤的预处理第26-27页
    2.4 煤质检测的内容及分析方法第27-28页
        2.4.1 煤的工业分析及硫含量测定第27页
        2.4.2 煤的粘结性分析第27页
        2.4.3 煤的灰成分分析第27页
        2.4.4 煤的热解分析第27-28页
    2.5 试验焦炉炼焦实验第28-30页
        2.5.1 炼焦用煤的制备第28-29页
        2.5.2 炼焦操作第29-30页
    2.6 焦炭质量检测内容及分析方法第30-34页
        2.6.1 焦炭工业分析及硫含量测定第30页
        2.6.2 焦炭的机械强度检测第30页
        2.6.3 焦炭的热态性能检测第30-31页
        2.6.4 焦炭气孔率的测定第31-32页
        2.6.5 焦炭的XRD检测第32-33页
        2.6.6 焦炭的SEM测定第33页
        2.6.7 焦炭光学显微组分检测第33-34页
第三章 K和Na对配合煤炼焦特性影响的研究第34-51页
    3.1 前言第34页
    3.2 实验方案第34-35页
    3.3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第35-49页
        3.3.1 K和Na对配合煤工艺性质的影响第35-38页
        3.3.2 K和Na对配合煤粘结性和结焦性的影响第38-41页
        3.3.3 K和Na对配合煤矿物催化指数的影响第41-43页
        3.3.4 K和Na对配合煤热解的影响第43-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K和Na对捣固焦炭质量影响的研究第51-62页
    4.1 前言第51页
    4.2 实验方案第51-52页
    4.3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第52-60页
        4.3.1 K和Na对焦炭基本性质的影响第52-53页
        4.3.2 K和Na对焦炭机械强度的影响第53-54页
        4.3.3 K和Na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第54-56页
        4.3.4 K和Na对焦炭微晶结构的影响第56-58页
        4.3.5 K和Na对焦炭表面基质的影响第58-59页
        4.3.6 K和Na对焦炭光学显微组分的影响第59-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添加硼化物消除煤中K和Na影响的研究第62-72页
    5.1 前言第62页
    5.2 配合煤中添加硼酸的研究第62-65页
        5.2.1 硼酸对配合煤炼焦特性的影响第63页
        5.2.2 硼酸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第63-65页
    5.3 配合煤中添加硼化钛的研究第65-70页
        5.3.1 硼化钛对配合煤炼焦特性的影响第66-67页
        5.3.2 硼化钛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第67-69页
        5.3.3 硼化钛对焦炭光学显微组分的影响第69-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配合煤中配入青海木里高碱煤炼焦的研究第72-78页
    6.1 前言第72页
    6.2 实验方案第72-73页
    6.3 青海木里高碱煤的煤质分析第73页
    6.4 配合煤中加入青海木里高碱煤炼焦的研究第73-75页
    6.5 加入硼化钛改善焦炭质量的研究第75-77页
    6.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7.1 主要结论第78-79页
    7.2 创新点第79页
    7.3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87页
附录2 攻读硕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形态下物流园区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基于主题模型的汽车评论话题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