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2.1 国内外关于环保产业的研究 | 第10-13页 |
1.2.2 国内外关于环保企业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国内外关于创新型企业成长的研究 | 第14-18页 |
1.2.4 小结 | 第18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27页 |
2.1 创新型环保企业的界定 | 第22-23页 |
2.2 创新型环保企业的特点 | 第23-24页 |
2.2.1 系统、科学的管理理念 | 第23页 |
2.2.2 自主性,企业品牌和服务拥有创新优势 | 第23页 |
2.2.3 拥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 第23-24页 |
2.2.4 环保创新技术支撑 | 第24页 |
2.3 创新型环保企业与一般环保企业的区别 | 第24-26页 |
2.4 创新型环保企业成长能力的内涵 | 第26页 |
2.5 创新型环保企业成长机制的内涵 | 第26-27页 |
3 创新型环保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7-35页 |
3.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27-28页 |
3.1.1 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 | 第27页 |
3.1.2 可操作性原则 | 第27页 |
3.1.3 独立性原则 | 第27-28页 |
3.2 创新型环保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 第28-33页 |
3.2.1 财务状况及潜力 | 第28-30页 |
3.2.2 内部营运 | 第30-31页 |
3.2.3 创新能力 | 第31页 |
3.2.4 人力资本力量 | 第31-32页 |
3.2.5 外部环境 | 第32-33页 |
3.3 创新型环保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修正 | 第33-35页 |
4 创新型环保企业成长能力评价模型设计 | 第35-40页 |
4.1 多粒度模糊语义理论 | 第35-37页 |
4.1.1 多粒度模糊语义评价集 | 第35-36页 |
4.1.2 模糊化函数理论 | 第36-37页 |
4.2 指标权重 | 第37-38页 |
4.2.1 熵权法的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4.3 TOPSIS分析方法原理 | 第38-40页 |
5 创新型环保企业成长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 第40-48页 |
5.1 样本选取 | 第40-41页 |
5.2 样本数据获得与处理 | 第41-42页 |
5.2.1 样本数据来源 | 第41页 |
5.2.2 样本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5.3 指标权重赋值 | 第42-43页 |
5.4 运用熵权多粒度模糊语义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实证 | 第43页 |
5.5 模型评价实证结果 | 第43-45页 |
5.6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6 基于成长能力的创新型环保企业成长机制研究 | 第48-54页 |
6.1 促进创新型环保企业成长的内生机制构建建议 | 第49-51页 |
6.1.1 创新能力 | 第49-50页 |
6.1.2 资源配置能力 | 第50页 |
6.1.3 组织能力 | 第50-51页 |
6.1.4 企业家能力 | 第51页 |
6.2 完善创新型环保企业成长外生机制 | 第51-54页 |
6.2.1 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及服务平台 | 第51-52页 |
6.2.2 多方面给予企业优惠,做到扶持政策的多样化 | 第52页 |
6.2.3 建设科技创新研发平台,营造良好的产学研环境 | 第52页 |
6.2.4 关注企业融资现状,完善融资体系 | 第52-5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附录 1:调查表 | 第60-62页 |
附录 2:多粒度模糊语义评价调查表 | 第62-64页 |